第658章 地主家也沒余糧(第2/2頁)

合糴合買,說白了就是政府強制統購統銷民間物資。合糴特指收購糧食,合買專指收購布匹,這等於又在稅收之外剝削了農民一次。

夫役也叫徭役,主要是指無償參加政府工程,比如修治河道、土木營建、運輸官物。

雖然北宋朝廷很多時候不再免費征發徭役,但也做不到雙方滿意。有些農戶因為夫役而誤了農耕時節,輕則挨餓、重則傾家蕩產。

既然稅賦不太高,為啥農民還是不富裕呢?就拿傍晚去的這個小村子來說吧,全村一共六十多戶,馬保長家是首富。

順便說一句,古代的農村基層管理機構從秦朝開始到清朝變化都不太大,通常采取二級制,中間有些變化也就是名稱換換,其結構、功能和運轉方式基本趨同。

北宋前期仿唐制采用的是鄉裏制,百戶為裏,設裏正;五裏為鄉,設耆老或鄉長。王安石變法後把鄉裏制改了,十戶為一保,設保長;五保為一大保,設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設保正。

馬保長就是揚子鎮上四個大保長之一,主要由當地能力強或比較富的人來擔任,負責協助當地官府收繳稅賦、組織徭役兵役,還得處理教化、訴訟、治安等等一系列工作,比後世的村長權利大多了。

他家之所以能成村子裏的首富,全仗著有一百多畝水田,但就算這樣依舊過得不怎麽富裕。

昨晚有魚有肉真的只是個例,不用別人告訴,只要看看孩子盯著魚肉時眼睛裏迸發出來的火焰,洪濤就能感受到那份熱忱,不是隨便能吃上肉的人該有的。

和馬保長家情況差不多的村子裏還有七戶,家裏或多或少都有些田地,生活水平也就是混個溫飽,沒有啥余糧可言。

其他幾十戶人還要更窮一些,因為他們沒有土地,全部租用的是這座大院子主人的土地,目前應該說是租用涼王王詵的土地。

趕上沒災沒難的年景還能過下去,一旦有點變故,這些人很可能連地租都交不起,會不會成為流民,就得看地主的心腸了。

其實就算沒有天災,光是人禍他們也抗拒不住。比如說附近的河流發大水了,朝廷肯定會出錢修,但勞動力得由附近的百姓出,到時候不管給不給錢,上面派下來任務,各家就得出人去工地幹活兒。

佃戶們去了,也拿到了相應的工資,可是回來之後誤了農忙,收成肯定受影響。這筆損失朝廷可不會補給你,因此交不上地租只能怪自己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