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變化(第2/2頁)

沒用化肥的人家也不絕望,種地又不是種一茬兒,今年犯了糊塗明年咱也補上不就完了。不對,幹嘛等明年,先下手為強,趕緊四處找人尿去。還得告訴老婆孩子,以後撒尿不許在外面,必須回家尿到桶裏攢著,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不過有一樣,這麽做的人越多鎮子就越騷氣!大冬天的也不讓人換口氣。以前鎮上的人都怕冬天的風,吹過來讓人手腳冰涼。現在不怕了還整天盼著,盼有陣風過來去去騷氣。

除了實惠,涼王還帶來了希望和安全。東崗村有學堂了,這裏原本是家破了產的小地主,結果因禍得福,半個院子被涼王租下來開學堂,還給了三份工錢,讓家裏的婆娘給學生們做飯、洗衣、生火取暖。

住宿暫時沒有,因為來上學的孩子基本都是附近村裏的,最遠的走兩刻鐘也到回家了。但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僅揚子鎮的孩子會越來越多,附近村鎮的孩子說不定都要來這個騷氣的鎮子裏上學堂。

因為學堂不收費還管飯,家裏孩子多的,尤其是年紀小的也幹不了什麽活兒,不如送到學堂裏蹭吃蹭喝。

學問嘛……愛學不學吧。大部分家長也沒指望孩子能去趕考,學成了家裏更供不起。會寫自己名字就是賺了,假如還能看懂城門外貼的告示,立馬宰了家裏下蛋的母雞給涼王送去!托王爺的福,咱家祖墳上也冒青煙啦!

說起學堂,只不過是占涼王的小便宜,最讓鎮上百姓睡覺都能笑醒的是一家叫做淺予齋的醫館。

它開在揚子鎮裏唯一一條石板路的街北面,緊靠著唯一一家客棧和唯一一家酒肆。門臉很氣派,五間正房一字排開,後面還有座二層樓。

以前這裏是家糧店,正房是門面,後面的小樓住著夥計兼倉庫。現在被涼王夫人,也就是大宋長公主買下來改成了醫館。

這家醫館不光名字比較奇怪,經營方式也奇怪。它只看病不賣藥,有病了來這裏讓女大夫診治,一次治不好約好時間再來,病太重就住在醫館後面二層樓的病房裏,管吃管喝治好了算。

診金嘛,長公主親筆在門口寫了一副匾額,叫做誠信帖。啥意思呢,就是你覺得該給多少錢就自己往功德箱裏扔多好,一文錢不嫌少、一萬貫不嫌多。

這筆診金長公主和涼王都不要,啥時候攢夠了,啥時候就在長江上修一座橋,把江北岸的瓜州和江南岸的丹徒縣城連起來,兩岸居民客商就不用再費力坐船往來了,趕車套馬一路平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