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走上正軌(第2/2頁)

其實派條狗來當這個高官也和王雄沒太大差別,不是說王雄笨,也不是說他能力太差,而是促進社在福建的根基太深。

當年王二在福州把合作社、種植園、糖廠、報社搞得熱火朝天,連帶著也沒少影響泉州和漳州。除了她本人的能力之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基層骨幹。

現在福州歸了章惇的北福建省,王二自然不會給他搗亂。一紙密令下來,以前在福州的班底大部分都挪到了南福建省成了王雄的省政府官員。

藥方都不用換,照方抓藥再來一遍,王雄的治下就能和當年的福州一樣日新月異,阻力還更小。王雄更是得到了促進社的密令,一定要把北福建省比下去,讓章家、朝廷官員、皇帝和全國百姓看看,到底是聖人教化能讓人吃飽穿暖,還是新政的作用大。

事實證明吧,即便王二在福州給章惇留下了一大片成熟產業,又占著福建路最大的產糧區建州,章惇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依舊比不了這些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

也不能說是章惇的能力不夠,他面對的不是某幾個人,而是整個促進社,或者說是一個發展了十多年、涉及軍事、農業、教育、科研、交通、物流、金融、農業的龐大體系。

就算促進社不向王雄的南福建省傾斜資源和人力物力,光靠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幾個套路和一大批基層工作人員,章惇兄弟依舊毫無勝算。

就拿福州港和泉州港舉例說明吧,沒有分省的時候,泉州港雖然名氣比較大,往來南洋的船隊比較多,但福州港也有糖廠和造紙廠的便利,這些都是緊俏商品,極大帶動了當地商業繁榮,兩地相比每年的貨物吞吐量差不多。

可是分省後剛剛一年,福州糖廠的產量就下降了三分之一,且趨勢還是在往下走。倒是從福州港裝船運出的甘蔗數量激增,是往年的五倍都不止。

剛開始章惇認命的福州知州還不以為意,他覺得前來購買甘蔗的外地客商也得在福州港停靠,也得把錢花在這裏,只要把稅收拿到手,管他們到底是買白糖還是買甘蔗呢。

但是到年底一結算,得,別看平日裏人來人往的挺熱鬧,可是稅賦不光沒增加還降低了一大截。這玩意想瞞是瞞不住的,只能上報給章惇。章惇一聽,啥,稅賦降了,這不是要了親命,趕緊跑到福州親自調查,生怕下面的官員報花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