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來吧,什麽難題都接了!

也算是置死地而後生的一種?好吧,並不是。但,漢部將自己的城寨給拔了,然後將近七千人的部隊帶著輜重移動起來,著實是令一大幫人完全傻眼。

“近八百的甲士!”連城伯看得瞪大了眼睛:“竟然有這麽多的甲士!?”

所謂的甲士就是身穿輕甲、手提盾牌的劍士,他們要是從嚴格意義上算起來,真的不能稱為甲士。不過,八百身穿紮甲的劍士排成了方陣推進,可真的是夠唬人的。

針對晉人士兵的布置上,劉彥采取了比較簡單的方式,既是盡可能多地分配長矛,使之成為長矛兵,少數擁有武藝傍身的人才會安排短兵。

事實上長矛兵只要能夠保證軍陣的完整,不需要教導太多的武技就可以上陣廝殺,對於缺乏訓練的晉人來說最為合適。

在遠程輸出上面,劉彥原以為會比較簡單,但事實再一次令他有些措手不及,總數接近四千的晉人士兵竟是只挑選出不到五百的弓箭手。

然而,真實情況也真的是那樣了,射箭真的遠沒有看上去那麽簡單,光是怎麽把箭好好的射出去就是一個學問。再有,弓箭手可不是只會射一種箭就叫弓箭手,至少需要掌握攢射、漫射、拋射三種技巧,精銳弓箭手則是需要有一定的精準度。

合兵將近五千,再有兩千五左右的民夫,徒步的步兵再加上裝載輜重的馬車,隊伍浩浩蕩蕩出發了。

“君上,我們只有五天的時間用來拿下計斤城。”紀昌看去依然憔悴,可是滿滿地睡了兩天看著總算不是快死了的模樣。他說:“五天之後,很有可能就是一輪新的雨季。”

劉彥輕輕點頭,注意力卻是在另外一邊。

漢部首次出動這麽大規模的部隊,怎麽保持隊伍的行軍就是一個大學問,徐正與呂泰需要帶著少數的精兵不斷在整支隊伍的各處遊動,約束士卒,也是在不斷地糾正某些部分的行軍速度。

徐正在巡視的時候不斷喊話,他告訴出戰的將士,這一戰對他們有什麽意義。

其實沒有說太高深的思想,亦是沒有太過深奧的道理,徐正只讓將士捫心自問在漢部過得怎麽樣,劉彥對待他們又是如何。

然後,徐正還會給予一些引導式的喊話,可沒有說“這一仗打完,回家就娶老婆”,只是簡單地告訴將士們“這一戰要是敗了,想想還有沒有這樣的日子?願不願意過回以前朝不保夕的生活”。

劉彥見到徐正這樣的行為很是欣慰,帶兵不易,想讓將士令行禁止也不易,想要讓隊伍擁有向心力更加不易。

漢部崛起的時間太短,本身亦是沒有能夠稱道的“歷史底蘊”,怎麽來讓士卒擁有求戰意識是個老大難題。

【想要擁有自己的“歷史底蘊”,除非是公示漢人身份,那樣至少有兩漢的雄風遺澤;另外就是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漢部的歷史。】

呂泰帶兵又是另外一個模樣,從頭到尾都是板著臉,能不吭聲幾乎不吭聲,但做什麽都是以身作則,亦是做到與士卒同吃同睡。

截然不同兩個統軍的屬下,讓劉彥看到了各自的閃光點,亦是看到不少基層軍士相對活躍。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怎麽樣,不止是看最高軍事統帥,能夠將命令一層一層執行下去的軍官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劉彥有心想要搞基層軍官培訓,可惜的是屢屢想要做的時候就會發生點什麽事情。

從安置地向計斤城進發,一同前往的還有二十名的系統農民,劉彥是打算在立營之後就讓他們建造兵營、靶場、鐵匠鋪。

兵營和靶場自然是考慮到需要進行兵源補充,畢竟敵軍可是超過萬人,要是計劃出錯,可以預見會是一場陣地戰。

鐵匠鋪的建造理由則更加簡單,作戰的時候兵器肯定是會破損乃至於是毀壞,毀壞自然是用輜重裏進行補充,毀壞卻是需要修理。再則,劉彥與紀昌已經有過溝通,日後計斤城將會是防禦高密郡的橋頭堡,亦是需要做好在那邊將敵人吸引過來,打一場長久陣地戰的準備,早做一些後勤準備不會有什麽錯。

“計劃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紀昌帶著一種郁郁,說道:“周邊窺探的人太多了,幾次嘗試驅趕,屢屢驅趕走了,等待咱們的斥候退回,那些人又黏過來。”

本來的計劃是,行軍途中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的精銳作為前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抵達計斤城,對胡人的核心部隊展開攻擊;第二部分的部隊緊隨其後跟進,或是作為預備隊,或許作為後期的威懾;第三部分自然是後隊的輜重。

劉彥有派出斥候在周邊,很清楚周邊是什麽情況。

在漢部周邊二十裏內,不說是密密麻麻布著紅點,可零零散散的紅點真的是多到令劉彥深深皺眉的地步。二十裏之外,劉彥發現的敵軍就不下於五支,其中有三支數量絕對超過五千,另外兩支則是大約一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