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時光荏苒

兩年後?劉彥打探得無比清楚,現在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還沒有大肆攻打高句麗,那也就是說他可以在前燕攻打高句麗的時候狠狠地分上一杯羹!

兩年後是什麽時候?劉彥並不清楚,畢竟他又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哪裏又會清楚啊!

再有兩年是:公元342年,壬寅年(虎年);成漢漢興五年;東晉鹹康八年;前涼建興三十年;後趙建武八年;代國建國五年。

那個時候,劉彥必須要對慕容鮮卑攻打高句麗摻和一腳,那是他在後趙內亂之前,完成系統升級到“城堡時代”的唯一機會。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待後趙大亂,漢部就要面臨無休止的戰亂。

後趙大亂期間,比漢部實力強大的有太多太多,另有冉天王會開啟大殺器,稍有不慎就是人亡族滅的下場,容不得劉彥心裏不產生急迫感。

時間就是在一瞬一瞬的眨眼間流逝,秋收之後的漢部比較配合地押解應該上繳的賦稅前去廣固城。

押解糧食的田朔回來之後很是吹噓了一番,是見到了青州各郡的一些高層人物,認為見識到了大場面。

“不見不知曉,前去廣固城的人之中,主事的晉人占了六成。”田朔說出了一個實情:“六成之中,屬於東萊書院那邊出身的人又占了至少一半!”

劉彥現在對那個什麽東萊書院的感官早就變成了負面。固然是東萊書院對他的態度上,更多的是懷疑接受這麽一個書院的效力是好處多一些,或是危害多一些。

東萊書院的那些人,他們會互通消息,等於是接納東萊書院的人就等於會暴露很多秘密。誰又清楚漢部在某天會不會碰上有敵軍來攻,結果是漢部的兵力、布防情況等等早被對方知曉?

因為心存顧慮,也是一種心氣使然,劉彥並不打算再去尋求東萊書院的效力,他不能為了一些可能的便利,讓整個漢部處於可能爆發的危險之中。

關於廣固城所發生的那些事情不過是一個插曲,漢部有條不絮地按照定下的計劃在運行,有內部的整軍,有各家族派來人手,自然更有漢部牽頭長廣郡的那些大家族準備對東牟郡的攻略。

“出多少力氣,得到多少回報。”呂泰就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長久以來便是如此,但他此刻臉上卻是掛著淡淡的笑容:“我們所采取的方式得到各家的認可。”

人口超過三萬的李家與王家,兩家各自出了兩千人,擔負一定的糧秣,他們的武裝會保持一定的自主性,但總體來講還是聽從漢部的指揮。

要不是情況特殊,沒人會接受自己治下存在這種特殊的家族存在,但劉彥知道這已經非常好,以往的那些郡守壓根就無法做到這一步,他能讓李家和王家合作還是因為對待晉人看重的份上。

蒲家那邊出了一千人,只是沒有準備輜重或是糧秣。一開始他們是要求待遇與李家、王家無二般,李純與王校沒有什麽意見,但劉彥這裏蒲家通不過。

開的什麽玩笑!?對於劉彥來講,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回報才是真理,漢部都參與到這個遊戲規則,蒲家想要破壞規則,誰給他們這樣的底氣!

蒲家在劉彥反對後還強硬過那麽一小段時間,等待紀昌帶著他們去看一下那些造出來的攻城器械,再去看看正在操練的部隊(當時是部族武裝)。最後蒲家愉快地表示,決定還是按照規則來。

非青黃不接的時節中,按照後趙朝廷的規定,劉彥無法行使郡守的權力,既是向治理下的各個家族下達聚攏兵力的命令(就食令),攻打東牟郡的事情也絕無可能大事宣揚,一切只能是偷偷摸摸的來。

多方有了共同的目標,於一些不明真相的家族看來就有些心驚肉跳了,他們只看到強大的家族在非必要的時候都聽從劉彥的命令,心虛之下哪敢給漢部找什麽不痛快。

因為是多方合作,肯定是需要時間來進行磨合,培養互相之間的默契和信任感,又是將入侵東牟郡的事宜一再推敲和完善,今年肯定是別想有什麽實際的入侵行動。

“地方之上有能人啊!”劉彥說的是李純和王校那兩個大族:“聽聞,兩家還只是旁支?”

沒人能夠給出精確的答案,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能夠成為大族一定是在三國混戰時期家裏有出過大官,要麽就是到了魏晉時期乃是累世官宦家族。

劉彥還知道現在不是那麽被接受的現實道理,每一個家族都是以實力來確定到底誰才是主家,誰能生存到最後誰才有資格稱主家。那是中原戰亂持續了很久之後,那些家族為了傳承的延續,自行認可的規則。

看看那些來到漢部的家族子弟,地方豪強和大族真真是不缺良才,看得劉彥有種要流口水的感覺,恨不能擁有……別想歪,就是想讓他們為自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