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系統完成升級

任何集體,不論是家庭、家族、部落、部族、國家……只要是集體,能夠用多快的速度整合出多少可以指派的人手,就預示著能夠有多麽強的協同能力。

誰能夠調動更多的人手去做一件事情,那麽就代表多少力量被發揮出來。只有有效被利用的勞力才是有用的人力,否則哪怕是有國民千千萬,只能調動少量的人,人多又有什麽用處呢?

漢部新一輪被投入戰爭準備的人手超過十五萬,並非是說有十五萬的軍隊,是包含那批俘虜在內被調動於一系列建設的數量。

徐正被指派成為黔陬方向的主將,他的麾下連帶輔助騎手在內共有四千兩百的騎軍,其中騎兵數量是一千五百。除了騎軍之外,步卒戰兵的數量是六千,再有同等數量的輔兵,共計步軍一萬兩千。

後面李匡帶著七千部隊過來,使得徐正麾下的部隊,包含仆從軍、新附軍、奴隸兵在內,膨脹到了五萬七千。

徐正在下密一戰之後成了偏將,不算入流的將軍職銜,卻是漢部除了劉彥之下的武將第一人。他對能夠統率一支戰兵數量過一萬,其余雜兵合起來總數超過五萬的部隊,是一種興奮中外加忐忑的心情。

“四萬奴隸挖地基、清理周邊綠蔭,至少需要耗時兩個月才能清出我們需要的面積。”徐正手指看去地勢平坦的地形:“除了主城之外,相應的子城和營寨,雖說不是要一次到位,但……耗時必定日久。”

黔陬這邊就是一片廣袤的平原,雜草叢生的同時,樹林分布異常密集,看去顯得無比荒涼。會有這樣的環境是石碣趙國導致,時間往前推移上一兩百年,這片平原可是有著不少村莊。

李匡是騎馬落在徐正身後的半個馬位,他昨天才到,今天被領著熟悉地形。

“徐州方向沒有發現異動。”徐正值得高興的就是這一點,他說:“小朝廷在邊境線上動作頗大,徐州軍被迫調軍南下防禦。”

按照劉彥身邊的那群文士估計,東晉小朝廷雖然是嚷嚷著要北伐,可晉軍是不是真的能北伐真的沒有譜。

宮陶先生去下密找劉彥談的事情很多,其中就有配合東晉小朝廷進擊徐州這一條,可是劉彥問及晉軍準備情況,宮陶先生倒是有說一些情況,但是一聽就能聽出略顯誇張。

按照宮陶先生的原話,東晉小朝廷可是在壽春和淮陰方向各自集結了數萬部隊,只要建康那邊一聲號令,說是就會揮軍北上。

劉彥很特意地問了一下,得知這一次北方的東晉統帥叫褚裒,立馬就是一臉的便秘。

現如今的褚裒可是當朝國丈,時任衛將軍兼領中書令。

褚裒此前先是作為司徒從事中郎,他閨女成了司馬氏的皇後之余,被召入朝中任職侍中、尚書。他苦苦請求外出任職,於是出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守半洲。

要說起來,褚裒的官聲非常不錯,不但是名聲好,且是一個生活節儉的人,更有不錯的詩才,與謝安、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人皆有聯系。

鹹和四年(公元329年),蘇峻之亂時,褚裒似乎在軍事上也有表現,因功被封為都鄉亭侯,又遷任司徒從事中郎。

要是光看之前的事跡,褚裒好像作為北伐主帥也未嘗不可?劉彥聽到褚裒是這一次的北伐主事者一臉便秘卻是有原因,概因劉彥無比清晰的記得一段記載,永和五年(349年)時期東晉北伐就是由褚裒,可那一次北伐就是一個笑話。

很難理解一個有著光輝事跡的人為什麽之前表現那麽得力,等真正作為主官主持北伐卻是成為笑話。劉彥以先入為主的觀念,第一時間就判斷這一次東晉小朝廷的北伐哪怕是真的發生,估計難有效果,或許會讓“國丈北伐”的笑話提前發生?

抱著東晉小朝廷不會成事的心理,劉彥當然是要抓緊備戰,才有徐正作為主將率軍進駐,也在玩命地建設軍事重鎮。

“奇怪啊?”李匡一臉的不解:“小朝廷那邊動員的軍隊是多少?壽春方向四萬,淮陰方向三萬?”

“……?”徐正其實也不是不理解,感慨地說:“中原這邊,屢次出征動輒十數萬。”

其實那種兩種不同的概念,也有其中的緣由。

胡人出動軍隊看著數量龐大,但真正的戰兵不知道有沒有其中的十分之一?除了少量的戰兵之外,一般是臨時召集的雜胡,另外就是沿途裹挾的烏合之眾。這樣一來,胡人的軍隊屢次看著數量都極為龐大,可一旦局勢不利潰敗也十分輕易。

東晉人口該是有四百五十萬左右?全國兵力不會高過三十萬(歷史記載頂峰時期為二十七萬),東晉與石碣趙國的邊境線無比的漫長,另有西邊的成漢,大批軍隊不能動,能夠抽出七萬準備北伐已經是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