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思漢之心(第2/2頁)

不是林茂敏感,是那些晉人真的不太對勁,甚至連一些雜胡也顯得比較怪異。

“我們應當采取措施了!”崔宣也是晉人,還是有文化的晉人,他不信一樣是晉人的鄧恒沒有發覺,寒聲道:“軍中依然不穩,該將那批人撤回後方,換來新的兵源。”

胡人一再立國號為漢,無非就是漢這個字真的很有號召力。匈奴漢國“消費”一次漢的號召力,羌人和氐人也一次次“消費”漢的號召力,可隨著石虎大批殘害晉人,先是致使有文化的晉人階層升起思念強漢之心,後面直接蔓延到了普通晉人身上。

石碣越是殘害晉人,就越是讓晉人懷念曾經的強漢,這種風潮才剛剛顯示端倪,可蔓延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

漢部是第一個舉起漢旗的嗎?其實不是的。在石碣趙國各地的叛亂中,舉起漢旗的絕對不是一個半個,可是小家族小豪強舉起漢旗依然會吸引大批晉人投靠,乃至於是會吸引到一些雜胡。

雜胡在石碣趙國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僅僅是比晉人的社會地位高一些,但社會地位不代表財富,得能夠吃飯才有用的吧?

“沒有那麽嚴重。”鄧恒口上是這麽說,但內心裏怎麽想則就不清楚。他沉默了一小會,苦笑道:“若是要換掉晉人士卒,我倆是不是也該避嫌?”

“怎麽能一樣呢!”崔宣有點炸毛:“我們與他們不一樣!”

鄧恒聽得眉頭皺了起來。

不一樣指的是,一些人投靠胡人之後可以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他們不就是因為這樣才會選擇給胡人賣命嗎?另外的一些人,則是被迫不得不為胡人賣命,屢次就是充當打前鋒的角色,敗亡身死沒人埋,勝了也不存在什麽賞賜。

崔宣說的不一樣還有特別的意思,表示鐵了心要給石碣賣命,可不會有什麽三心二意。這也是投降之後二鬼子的特性,比之主動投靠的二鬼子還擔憂自己被懷疑,那就得無論什麽環境都時刻表忠心。

鄧恒沒有多說什麽,他內心比誰都憂慮。

在漢軍豎立漢旗的時候,鄧恒很明白自己內心起了波動,那是看到了上紅下黑(或灰)的正朔戎裝,再看漢軍的氣勢,不往曾經的強漢聯想真的是有些為難人。

再來是,石虎近一年開始變得瘋狂了,之前也迫害晉人,甚至還規定晉人身份不如野獸的律法,乃至於是規定胡人搶晉人無罪,導致朝中大臣都有被搶的例子。更過分的事情發生在去年,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又征召民夫百余萬建造宮闕和舟船。

鄧恒出征之後沿途所見,路旁樹林多有吊死之人,是一棵樹上滿滿掛著上吊自盡的人,那些都是迫於石虎政策產生的後果。

整個中原也就只有極少數地區沒有執行石虎的命令,有些是命令延遲,像是青州則是先為戰亂拖延,後面劉彥席卷也是無視石虎命令。

【國祚不穩已成定局,劉彥在青州舉起漢旗必定傳遍天下……】鄧恒真的在思考身後之名,他對劉彥舉起漢旗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陛下眼見要大肆消滅漢家苗裔,導致各地生亂不斷。天下各處已有思漢之心,再有劉彥明確舉起漢旗,卻不知道該是造成何等動蕩。】

心情復雜歸復雜,可是要讓鄧恒手下留情什麽的卻是沒有想過,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各為其主,但不可否認的就是看太多人間慘劇,有些甚至是他親手造成,臨到老了想的東西真的就不免多了。

【我先維持局面,等待消息傳回襄國,陛下必定會換將,介時卻也是與我無關了。】鄧恒在注視漢軍的營寨,看著那裏篝火處處,提醒自己思想應該集中起來:【卻不知曉漢軍主將何人,誰又任長史?】

打了半輩子的仗,鄧恒可以分出好歹,漢軍到來之後每一個行動都有針對性,接下來該是出招和拆招之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