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世家的生存法則(上)

“漢軍一名突騎的耗費大約是我們(晉軍)的二十名步卒、六名騎卒。”

“是的,輕騎的耗費是我們的五名步卒、兩名騎卒。”

簡直就是活見鬼了!一個僅是崛起四年的勢力,哪來的人力物力和生產力養出這樣的軍隊?

然而,劉彥還真的是花四年不到的時間弄出來這些,除了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之外,難以用其余語言描述。

“劉公(劉彥)有管仲、蕭何之才?”桓溫提這兩個,一個是經濟大能,一個是內政大能。他已經懵了數天,依然覺得震撼:“最為令溫佩服的是,劉公真敢借兵於溫。”

瞧,劉彥僅僅是一個舉動,願意借桓溫三千騎軍,桓溫提到劉彥的時候開始以“公”相稱。而稱“公”可不是看年齡,是看尊重程度。

桓溫與袁喬帶著三千騎軍從漢軍主大營出發已經是四天前的事情,他們繞過承縣與蘭陵,突進到了博陽邊上才進行休整。期間,他們還試探性地進擊了一下博陽,沒想到竟然輕易就沖鋒進城,消滅和俘虜了千余石碣趙軍,席卷能夠使用的物資,現如今已經抵近到彭城百裏之內。

博陽的俘虜自然是沒有帶,桓溫不是什麽善良的人,後面是讓俘虜挖坑把自己埋了。

對於桓溫的舉動,作為這支三千騎兵校尉的李匡沒有任何的看法,李匡接到的命令是在合理的基礎上聽從桓溫的軍令,另外就是監視桓溫與袁喬,不可使之逃脫。

騎軍在外難以宿營,基本就是找個地方伺候戰馬,人再吃喝一些。想要睡覺倒也簡單,馱馬上有一張草席,鋪在地上再拿出毯子蓋上。

草席和毯子都可以卷成滾筒狀,不會占多少空間,再來就是它們也沒有多少重量,但是對於出征野戰的士兵來說,兩件東西簡直就是絕對美好的物什,於心靈狀態上有著絕對的重要性。

“沒想到率領騎兵有那麽多的講究。”袁喬滿臉的感慨:“不瞞元子,喬本以為騎兵就是一路馳騁,速度很快,對於長途跋涉也優於步兵,沒想到……”

“戰馬嬌貴,愛惜它們才能發揮出該有的戰力。”桓溫其實之前也不知道的,他說:“輪流換馬趕路,可日行二百裏,但若有條件必須為戰馬梳洗,長途奔馳也要喂養少量豆類和大量谷類。”

袁喬神秘兮兮地說:“那些突騎戰馬的馬料裏面有肉沫。”

桓溫倒是懂這個,他說:“聽聞甲騎具裝的戰馬皆是需要摻有肉沫,光是肯草可養不出優質戰馬。”

“喬所看馬經,只提戰馬需得養成奔跑的習慣,每日固定路程的奔跑非常重要。”袁喬苦笑:“可是馬經沒說一點,戰馬奔跑會消耗大量體力,沒有足夠的影響不止是掉膘,該是變得骨瘦如柴。”

養戰馬本來就有需要正確的方式,不止是喂養馬料,還在於規劃戰馬奔跑,馴服上的步驟,再來就是細心照顧戰馬,刷洗、喂食、溜達、等等很多。知道了步驟不等於就能養出優秀的戰馬,要不同樣是知道做菜的步驟,怎麽會有做出“豬食”和美食的區別?

“長江以南有馬場,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吳、越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尤其是楚國可是萬乘之國。”袁喬說的是東晉小朝廷努力在長江以南建設馬場,他繼續說道:“為什麽之前可以培養出戰馬,到了現如今培養起來,百匹之中會養廢七十匹,剩余的三十匹僅有五匹左右能夠成為戰馬?”

關於之前那些朝代在長江以南培育戰馬,能夠找到的記載並不多,那還是受於始皇帝的焚書事件導致,畢竟始皇帝可是將各國的史書、地理志、列傳之類的,能夠找得到的全燒了,導致一些史料可不好找。

東晉在長江以南培育戰馬的馬場,大多是尋找難得的平原地帶,可是很明顯效果並不怎麽樣,甚至可以說異常淒慘,與之趙宋有得一拼,有差別的是趙宋有足夠的財力頂住誇張的浪費,司馬東晉小朝廷可頂不住。

“劉公(劉彥)手中不缺乏戰馬,朝廷或許可以……”

“不,劉公對朝廷敵意很強,不會同意。”

“那些人真的是昏了頭了,想要壞事,也該等待兩敗俱傷之時。”

“不怪他們,誰讓劉公舉起的是漢旗。”

桓溫與袁喬聊了很久才雙雙睡去,之前兩人必須要承認一點,風餐露宿有一張草席再加上一張毛毯,可真是美事。

翌日,天未放亮,陣陣的馬嘶聲就在宿地響徹。

他們是在一條溪邊臨時停駐,為的就是人和馬用水方便。

桓溫和袁喬醒來的時候,那條溪水邊上已經全是人和馬,陣陣的喧嘩聲和馬嘶聲聽上去無比的吵雜。

清晨的朝陽已經露出半邊,昨夜因為沒有足夠的光線看不太清楚周邊的環境,桓溫半坐在草席上左右四顧,看到李匡盤膝坐在正對面,又看到周邊沒有清除幹凈的雜草上有著露水,撐在草席的雙手也感到了濕潤,甚至是毛毯上也有濕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