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成為歷史名人沒有偶然

上進之路不可阻隔,社會不能僵化,有功必賞,有過則罰,此方能展現該有的活力。

或許在之前王樸會對自己戰敗投降的身份感到自卑,可真正了解漢部的社會構造之後會發現,努力可以來帶收益時,自卑什麽的還是先扔到一邊,建立更多的功勞換取更高的地位和收益才是重點。

王樸當然發現前面那三個一看就有點格格不入的人。

說桓溫、袁喬、王坦之格格不入,那是一種氣質外加服飾上的區分。

漢部這邊沒有真正的貴族,貴族氣質需要自小培養而起,一舉一動皆有其風味,可不是刻意模仿就能夠辦到。

桓溫、袁喬、王坦之出身都很好,尤其是他們身處九品中正制統治下的東晉,自小便是錦衣玉食不說,必要的修養和文化肯定也會培訓,一種貴族氣度也就養成了。

東晉的服飾偏向於華麗,講究一些就是一身合體但是布料用起來很多的衣裳,色澤上會偏向於艷麗,一些花紋鑲邊什麽的也會顯得復雜。要是不講究一些,明明是一套華麗的衣裳卻會穿的松松垮垮,袒胸露肚什麽的亦是常態,偏偏還認為那樣非常灑脫,不止穿著隨意,人也會瘋瘋癲癲,顯現所謂的魏晉風度。

王樸看到的三個人,兩個穿得得體的是桓溫與袁喬,另外一個露出胸膛和跳脫的是王坦之。

漢部在服飾上的風格與東晉那邊出自一脈,畢竟就是同一個文明的苗裔。兩邊的差別是,漢部在強漢衣裳風格上進行改良,更分有幾種場合所用的服飾,如正式場合身穿正統的漢服,作戰場合穿隋唐時期的武士服,平時就看個人愛怎麽穿。

在顏色上,漢部的服裝會偏向於莊嚴(沉悶),拿作戰服為例,士卒的戰衣上紅下黑或灰是固定顏色,一些軍侯以上的軍官則是一身黑或一身紅的武士服,甲胄上的款式因為是制式的關系沒有多麽復雜。

民間?漢部民間的服飾就與東晉那邊幾乎沒有差別,可想要看到太過艷麗的顏色比較難。

不知道是誰有那麽一個說法,既是能夠從一個民族對待顏色的喜愛上來看出該民族的性格,什麽喜歡五彩繽紛就偏好享受,什麽色彩單調則會顯得死板。

話說回來,一個民族的性格真的能從對顏色的喜好上來定義?難道人的天性不是喜歡多姿多彩?

王樸在經過桓溫三人的時候目光並沒有掩飾,臉是擋在面甲後面,視線卻一直都在三人身上。

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中原的晉人對於長江以南的晉人感官上可不好,中原的晉人有一個算一個皆是怨恨長江以南的世家門閥。

那是因為那些門閥和世家拋棄了中原的晉人,將他們丟給了胡人,才會有接下來悲慘的命運。

桓溫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王樸視線中的探尋,好奇之中帶著一種近乎於是下意識的排斥或者說是厭惡?

“瞅啥?”王坦之年輕,不但性格跳脫,想什麽就會做什麽。

可沒有一句“瞅你咋地”之類的話,王樸視線在王坦之身上掃一眼,帶隊沒有停留直接走過去。

袁喬看著王樸的背影,說道:“不太好啊!”

王坦之沒有聽懂,有些氣呼呼地看著王樸的背影:“卑微之人,焉能如此。”

桓溫則是沉默不語,相較起年輕的王坦之他思考得更多。

王樸聽到了王坦之後面的話,他沒有扭頭。若說之前只是一種下意識的排斥,他現在對桓溫三人已經上升到討厭。

類似的現象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漢軍之中的大多數人對待長江以南的世家子弟排斥得非常明顯,桓溫也早就明白是因為什麽。那是一種近乎於無解的狀態,誰讓中原的晉人就真的是被拋棄?

接下來,三人繼續在城內閑逛,只是桓溫與袁喬沒有了先前的興致勃勃,倒是王坦之顯得非常興奮。

“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卒啊!”王坦之指著一些被歸納在輔兵階級的士卒:“比我們(晉軍)的一些戰兵都不差,竟然在漢部只是輔兵?”

“漢軍並不缺乏兵器。”桓溫實話實說道:“僅是一場戰役,損耗兵器數量過萬,消耗箭矢數量逾十萬。”

“我說的不是兵器,是他們的素質。”王坦之舉起手做了一個堆腱子肉的姿勢:“一個個看去十分強壯,最難得是服從性很高。”

可能是因為地域劃分的問題,中原、北地、關中等等區域的人身材一般會高大一些,倒是長江以南的平均身高真的略矮,越是西南則就更矮。

事實上華夏苗裔的平均身高一直不差,原先區域性的差別沒有那麽多,比如在戰國時期不管是中原、關中、長江以南,平均身高都是在一米七以上,不管是那一地都能有大批身高在一米九左右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僅僅是數百年過去,中原身高超過兩米的人急速減少,平均身高也從一米八下降到一米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