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狂暴前總顯寧靜

“晉軍有無登陸北岸的可能性?”

“對岸晉軍數量該有一萬八千左右?他們的水軍本就大批集結,查看未有裝載作戰物資。”

“其余呢?”

“我們的探子深入偵查,未有發現晉軍後方運輸輜重的跡象。”

斥候渡江偵查的情況或許會有遺漏,但是對於後勤線的偵查絕對是最為仔細,的確沒有發現晉軍增加輜重的運輸。

不排除晉軍早就準備好相關物資的可能性,斥候卻是無法靠近晉軍的物資囤積點,只能盡可能地監控可能是晉軍物資囤積點的位置和道路,關注輜重隊的數量和次數。

相對於長江南岸那邊夜幕笙歌,長江北岸卻是一副厲兵秣馬的跡象。艦隊帶來了三千可供登陸作戰的部隊,輕易攻取了一塊可以立腳的地方,與之計劃相應的是有部隊從江淮區域急行軍趕到。

從江淮而來的部隊本來有一萬,但是說到急行軍必然是無法全員抵達,實際上大部隊僅有九千四百三十二人抵達,剩下的那些皆是被甩在後面。

那還只是急行軍罷了,要是強行軍的話,沒能跟上的士卒肯定更多,一路急趕一路落下一些人是很正常的事情,通常只能是靠他們在後面自己追上來,期間也會出現大批的失蹤人員,失蹤的原因可能是被野獸吃掉,也可能是迷路或當了逃兵。

帶領部隊過來的人是呂泰,本來的一萬部隊中有三千人分別來自高句麗、百濟和新羅,掉隊的那些人就是這三個國家的部隊占了七成左右。

紀昌沒有聲樂來招待呂泰,有的只是一張嚴肅的臉龐以及一些必要的戰局詳情。

呂泰再一次作為一路主將,隨軍長史是桑虞,他們的部隊只會在紀昌這邊休整一晚,天亮之後就需要開拔前往進攻江水祠和江都。

江水祠是石碣趙國在揚州方向的主要江防要塞之一,它臨江而建的同時在其余三面也築有城防,那是因為石碣趙國的水軍與東晉水軍的較量中完全處於弱勢,但凡江水祠爆發戰爭其實就是一場水陸的攻防戰。

江都與之江水祠一樣是作為石碣趙國在長江北岸的江防要塞,江都的戰略意義也許會比江水祠重要一些?那是因為江都駐紮著石碣趙國為數不多的水軍艦船,同時江都是長江進入邗溝的必經之地。

邗溝是什麽?它其實是連接長江水道與淮河的運河,是在春秋時期由吳國進行開鑿,東漢時期被極度重視,經過多次的梳理和修繕。到了東漢末年諸侯混戰的時候漸漸荒廢,尤其是到了曹魏與孫吳相爭的時候,運河其實已經不通暢,還是到了兩晉……時期才算是又重新治理了一下,可惜的是因為國力的原因成效不大。

對於漢軍來講,先攻取江都再進軍江水祠是必然,這也將首次進行水陸兩支部隊的共同協同作戰。

由於是第一次水陸協同作戰,紀昌並沒有絕對把握可以一鼓而下,呂泰對此也是持謹慎態度,兩人對於晉軍會不會渡江一戰也就不得不上心,畢竟要是晉軍橫插一杠子,出問題就不會是小問題。

從漢軍營寨的位置往長江南岸看,近一些的地方當然是豎立營寨的晉軍,營盤看去規模頗大,一處處夜間的篝火匯集起來有如繁星點點。再往更深處看去,偶有一些地方會出現零落的火光,卻是在某個山腳處顯得無比光亮。

山腳那處當然是正在笙歌的東晉一些貴族和官員,不過紀昌和呂泰絕對不知道就是了,只以為是在焚燒一些什麽,比如人或動物腐爛的屍體?

漢部值得稱道的地方不是什麽聲色犬馬,或許也不是軍力的強盛,是來自於食物的充足和豐厚。

遠道而來的漢軍士卒,他們進入營盤之後,先是被領到自己的營帳處認清地點,隨後便是去排隊進行必要的梳洗,再來就是排隊領取熱食。

熱食的種類不算少,有各種植物類,例如麥、黍、栗等等做成的饅頭、包子、饃饃;菜類受於條件所致只有一種,是經過腌制的野菜幹;肉類則有羊、牛、馬和各種各樣的魚類;自然也缺少不了湯。

漢軍本部的士卒還好,他們對排隊領取早就無比習慣,一個一個緩緩輪替領取的空档,相熟的士卒會低聲進行交談,近乎於說什麽的人都有,話題會因為戰事的順利相對顯得輕松。

來自朝鮮半島上的那些士卒對排隊就顯得很不習慣了,他們吃飯歷來就是快有慢無,沒搶到的可以去搶別人,來漢部後才算是被管束起來,但也僅限於排隊領取食物這點,後面誰被誰搶,只要沒人去告狀,誰都當沒看見。

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士卒,他們本身就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互相之間的血仇還有點大,之前因為背井離鄉還能鑒於區域性質互相抱團,可是後面發現並沒有遭受嚴重歧視,或許還有漢部刻意的作為,三國士卒內心裏的仇恨仿佛又被喚醒?導致最近在朝鮮半島上勢力比較大的百濟和高句麗、新羅摩擦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