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被坑怕了

“是的,君上。”紀昌手裏拿著一疊文牘,他一臉的肯定:“潼關之外已經有乞活軍大部和氐族大軍,他們到了冬日依然沒有罷戰。”

潼關歷來就是進入關中的門戶,與之曉關互相為關中的東部兩個險要關隘。在兩關前面還有一個城角澠池,那也是自上古先秦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冉氏秦國沒有固守澠池,是直接讓李農的乞活軍與苻洪的氐族大軍輕易獲取澠池,戰事一開始也就進入了關隘攻防戰。

“蔣幹一再說明,說是已經在與李農商議,信心十足地表示李農會再必要的時候進行反戈一擊。”紀昌對李農做了很多很詳細的了解,他持贊同態度,說道:“李農與冉瞻為生死戰友,一直以來多個方面扶持冉閔並給予相當多的掩護。乞活軍是中原晉人數量最為龐大的一個兵團,本身所代表的就是晉人的利益。冉閔拉攏晉人大族,李農並不是不知曉,可李農一直以來並沒有進行抵制。所以蔣幹說李農會站到冉閔一邊很有可信性。”

“既然連我們都知道這些,石虎和苻洪沒有道理不知道吧?”蔡優是持懷疑的態度:“現在石虎並沒有解除李農的兵權,那麽是不是代表李農並沒有下最終決定?”

“或許也是石虎擔憂近一步的手段會致使李農造反。”紀昌知道一個成語叫投鼠忌器,按照他想來石虎不是不願意解除李農兵權,是石碣趙國的國體無法辦到那點,就像是石虎無法解除苻洪對氐族的領導一樣。他看著沉思中的劉彥,說:“我們認為李農反戈站到冉氏秦國那邊的可能性超過七成。”

劉彥在思索記憶中不多關於五胡亂華的記憶,印象中李農最終是站到了冉閔的陣營,可那是冉閔沒有稱王或稱帝的前提。

似乎,只是似乎,李農在中原晉人中的影響力遠要大於冉閔,以至於後面中原晉人暴起殺胡之後,大多數晉人是推舉李農為王,而不是推舉冉閔。

後面,是李農謙虛推脫不願稱王,可大多數晉人推舉的那一件事情成了接下來冉閔與李農決裂的誘因,最終是冉閔稱帝,可冉魏的建立也讓中原晉人集團分裂,導致冉閔大肆清洗政敵。

現在的歷史已經改變,沒人規定歷史必須按照原有的既定軌跡發展下去,要說李農會無條件去幫冉閔是說不通的,尤其是李農明明手中有數量龐大的乞活軍,冉閔雖然已經攻克關中數州(其實是數郡),可雙方無論從兵力還是戰將而言,依然是李農強大而冉閔弱小。

強大的一方有可能去服從弱小的另一方嗎?或許會有這種情況,但那是弱小一方站在獲取大義的制高點上。

“冉閔喊出保護中原晉人的口號起兵,但他起兵之後不是大肆擊胡,是奪取關中稱王。”蔡優用十足懷疑的語氣說:“冉閔沒有稱王或許還有大義,他稱王之後無論是不是真的要保護中原晉人,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家一姓的王朝生存之戰。這樣一來,李農不需要因為大義去相助冉閔,冉閔的秦國又有什麽東西可以作為籌碼拉攏李農,難道是退位讓賢?”

話說起來,李農在石勒時代就很受重用,到了石虎時代石碣也沒有虧待李農,甚至是到了石虎大肆清洗中原晉人的時候乞活軍也沒有被特意針對。

這樣一來,李農作為利益既得者,石碣又沒有排斥的情況下,他真的選擇反戈一擊去幫冉閔,要背上背主罵名,反而是無法獲得什麽。

要是那些人心中真的存在什麽民族大義,他們會成為胡人手中的劊子手嗎?雖說是什麽族群的人都有鎮壓和剿滅的經歷,但幹得最多的還是殺戮晉人,這點怎麽洗地都洗不幹凈。這樣的話,說有什麽民族大義,會不會顯得無比虛假?

劉彥從思考中回過神來,捋了捋思緒,問道:“乞活軍的那些高層將領,他們的家人在哪?”

一眾人等眼神一凝,全部都看向了紀昌。

“沒有關於這一類的情報。”紀昌解釋了一下:“張石目前的處境無法允許做更多的事情。”

劉彥實際上已經下令讓張石回來,目前的魏郡情勢非常緊張,那是建立在青州與徐州被漢部奪取,冉閔率軍攻進關中,張駿不斷出擊石碣趙國西北部,這三個前提之下。

家族龐大如桑氏一族,他們在石碣趙國可以說是多人位處高官顯位,可在石碣趙國大肆迫害晉人族裔的背景下,桑氏一族依然需要退避三舍,甚至是如王氏(王基與王鸞)兩家也開始尋找後路,也就只有郭氏一族還顯得老神在在。

大殿之內開始充斥著一種凝重的氣氛,誰都是找熟悉的人在面面相覷,一些人則是看著殿門前的武士在怔怔出神。

下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會成為漢部的臨時都城,所謂的“殿”其實就是在原來的城守府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修繕,那還是因為要招待遠道而來的諸國使節團,做出必要的門面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