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只是前奏(第2/3頁)

西城外正在集結的部隊不算少,但他們並不是直接過來城樓這邊,是出了營盤之後在空地上進行排隊。

劉彥已經站了起來,他的左邊是紀昌、呂議、蔡優、桑虞等文士,他的右邊是徐正、李壇、呂泰、騫建同等武將,等於是被左右擁護著來到城垛邊上。

既然劉彥都已經站起來並走過去,其余的使節等人就沒有必要待在原地,也是全部圍攏到了城垛邊上,該是什麽人就和什麽人待在一塊,看去頗為有些涇渭分明。

有一點比較奇怪,北方草原上慕容鮮卑與拓跋鮮卑正在開戰,可是來到下密的兩波鮮卑人看著並不怎麽劍拔弩張,甚至陽裕和李洪對拓跋孤帶顯得還很尊重。

拓跋代國來到下密這邊的人不算多,第一批是以拓跋孤為首的近三百人,其中就有幫助拓跋什翼犍建國的長史燕鳳。

說起長史這個官職並不算高,但長史在一些國家中實際上權力只比君王底,比任何人都要高,那是總管國家行政與軍隊後勤,導致國家的丞相、司馬、司徒啥玩意的人也要尊重長史。

紀昌在漢部就是作為長史,因此他能夠站在最靠近劉彥的位置。

漢部已經有建國的計劃,很快就會公布。建國之後,劉彥理所當然就是君王,紀昌會轉任成為左丞相,以後在漢部只會有局部戰區的長史,不再有總管國家行政和軍隊後勤的總長史。

除紀昌為左丞相之外,桑虞會就任右丞相,蔡優為治粟內史,呂議為典客。這些是已經預定的官職,其余則是依然在選任之中,包括關於武職的官職全部都是。

沒有錯,劉彥沒有跟得上時代潮流,不是走九品中正制,也不是三省六部。為什麽會這樣?其實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才鬧的,總不能是官職大把,然後真正任命的沒有幾個吧。

別說什麽三條腿的人不少找,想當官的人大把,之類的葷話。以為官是能隨便當的?認識幾個字就能當好官?要這樣的話,大天朝還不早實現全民奔小康,怎麽可能喊了無數次結果是經濟倒退到只能依靠賣地皮撐GDP的地步。

不是誰都能當官,官職也不能隨便塞個人,將不正確的人塞在不正確的位置,那會是很糟糕的局面。

說拓跋孤等人只是拓跋代國的第一撥人,那是因為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之後的那幾批並不是使節團,是拓跋什翼犍用來償還欠漢部的債務,也就是幾場戰爭中的戰俘,也有拓跋秀的部落人口。

關於拓跋代國後續的幾批人,漢部會使用海上船只接送,這裏面慕容燕國給放開了路。

是的,慕容皝竟然選擇一邊追殺拓跋什翼犍一邊給予方便,其中就包括漢部這邊繼續給拓跋代國運送物資,只不過慕容皝要抽取其中的三成,是除了拓跋秀的嫁妝之外,兩頭都要抽取三成。

“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在加強漢部的實力是有威脅,但更多是有好處。”李洪眼睛在看著外面的軍隊進行集結,嘴中說道:“誰都需要青州來吸引石虎的兵力,漢部的人力得到增加,總是可以撐更久一些。”

知道什麽情況嗎?哪怕是眼見為實,比如來到青州看到重建狀況,來到下密看到漢部軍隊質量還算不錯,可是包括陽裕和李洪在內,慕容燕國那邊依然不覺得劉彥麾下的實力怎麽樣的強大。

“只是發展四年罷了,撐死也就一兩萬精銳,其余不過是烏合之眾。”陽裕是用正常的思維在理解:“我們所看到的,估計是他們將最好的東西呈現出來。”

那麽一說……似乎也能理解啊?再來就是慕容燕國的所在地畢竟是離中原遠了一些,哪怕是知道劉彥一再戰勝石碣趙國,可慕容燕國也能夠吊打石碣趙國。這樣一來劉彥能戰勝石碣趙軍又有什麽了不起,聽聞劉彥還只和石碣趙軍打過兩次正規戰,一次是泰山郡一役,第二次是徐州戰役。

真的,陽裕與李洪一邊說話還一邊看著越來越近的漢軍,可是他們對漢部的輕視依然不改。

說到底,要是慕容燕國正視劉彥的漢部,他們就不會生出幫助劉彥增漲實力的念頭。而慕容燕國想要劉彥的實力再強一些,為的就是在他們南下的時候劉彥可以支撐更久一些。

古時候的閱兵是個什麽模樣,劉彥對此沒有太多的慨念,他是按照大天朝的閱兵概念來,既是讓部隊在遠處結成隊形,然後緩慢地從城樓之外列陣而過。

首先出現的自然是騎兵,李壇作為虎賁軍的虎賁校尉是騎跨高頭大馬走在最前面,身後是人和馬皆是一身鐵甲的虎賁軍騎士騎馬緩緩而過。

“甲騎具裝。”陽裕剛才一直沉默著看下方,重新開口的時候語氣不再那麽輕佻:“我原以為那是謠傳,沒想到真的有三千的甲騎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