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預設戰場(第2/3頁)

當然了,目前並沒有鬼門開的說法,也就是說中元節還沒有成為一種節日,那需要到北魏才會出現。北魏是一個統治者極度信佛的社會環境,佛教搞了一個盂蘭盆節,自此才有鬼門開的說法。

沒有遭遇任何阻擊的羌族大軍頭批過河的是一萬左右的騎兵和四萬左右的步軍,他們抵達黃河南岸之後是小心翼翼地開始在沿岸構築營寨,擺出了足夠的謹慎。

另外一邊,時刻關注羌族大軍的漢軍指揮中樞,也就是東平陵的劉彥行轅,他們對羌族大軍終於渡河的態度略略詭異,不是擔憂而是欣喜。

“黃河到濟水最寬的地形也不超過百裏,最狹隘的地形僅有二十裏不到。”紀昌用著振奮的語氣說:“這一片地形會成為我們與羌族大軍的決戰之地!”

是的,黃河與濟水就是近鄰,它們沒有相連,就只是隔著相望,其中濟水也是連接著渤海,更是直接連接著大澤。

王樸帶著部隊是靠近濟水沒有錯,但他們不管是駐紮還是大興土木只是一個用來迷惑人的作用,漢軍真正在大興工程的地點是在大澤邊上的泒子河,那裏建造起了密密麻麻的船塢,那是劉彥安排用來“暴兵”之用,大批的艦船已經加入到生產序列,算算時間也是近期就會吞吐而出。

泒子河的“泒”其實應該是一個“糹”加上一個“瓜”讀“gū”,它的長度很長,西邊直連濮陽,從濮陽邊上的黃河往下拐,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的東邊是從臨邑重新進入黃河,總長度絕對超過五百裏。

說白了,不是劉彥沒有準備艦隊進入黃河,但不是如姚弋仲等人所想從大海調入黃河的河道,誰讓劉彥手裏有逆天手段,是不是?

黃河與濟水中間那一塊狹長的地形真的非常適合作為交戰地點,那個是對於想要堵住羌族大軍後路的漢軍而言。恰恰是因為這樣,漢軍何必去阻止羌族大軍渡河?他們巴不得姚弋仲盡快將所有軍隊渡過黃河,進入預設的狹長交戰地。

“姚弋仲沒有搞明白我們想幹什麽,他持足夠的謹慎態度,只是讓五萬步騎先期進入。”紀昌實際上比較佩服姚弋仲的謹慎,換作他人能渡河該是急迫且恨不得一次性將所有部隊投入。他問:“我們是不是派出部隊與之交戰?”

什麽都不做只會讓姚弋仲更加遲疑,甚至可能要姚弋仲頓足不前,要是羌族大軍退縮回去,對於漢軍的北線戰事可會造成災難。

劉彥就問了:“派出多少部隊合適?”

這是一個大難題,太多漢軍可抽調不過來,太少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並且他們又不能真的將渡河的羌族大軍給趕回南岸。

“是這樣……”紀昌斟酌了一小會,問道:“命令徐正和桓溫主動出擊?”

劉彥點頭認可。

徐正是漢軍在豫州方向的主將,他面對的是石碣趙國在豫州的抵抗軍,那支豫州的防禦部隊數量很客觀,達到了二十萬以上,至於都是些什麽人,只能說除了四五萬的郡縣兵,其余都是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

桓溫面對的當然就是孫伏都的本部和姚弋仲分出去的那支羌族軍,雙方小規模的戰鬥沒有停止過,總得來說是處於僵持。

劉彥終究還是要從其余的地方進行調兵,畢竟姚弋仲手裏的兵力真的十分龐大。什麽時候調動,從什麽位置進行調兵,那就存在很多講究的地方。

到後面,他們商定的是出動濟南郡這邊的騎兵前去襲擾已經渡過黃河的羌族大軍,出動的騎兵數量只有三千。

漢軍三千騎兵的數量真的不多,他們的出動卻是讓姚弋仲略略松了口氣。

姚弋仲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搞明白劉彥……或者說漢部到底是怎麽想的,那並不怪姚弋仲,是胡人歷來對山川地盤存在忽略,哪怕是重視也僅是局部戰場。

那是文化底蘊注定了的事情,胡人可不像華夏文明,他們並沒有自己的文字,甚至是無法承載歷史,有的是編成歌謠代代傳唱,能夠傳承下去的東西可想而知該匱乏成什麽樣子。

羌族吸收了不少華夏文明的指揮,可他們才崛起多久?文化的承載並不是一代人或者兩代人就能夠吸收完畢,那需要的數代人足夠的重視。

三千前去襲擾黃河岸邊營盤的漢軍騎兵動作十分頻繁,他們一開始就直接是逼近羌族大軍的營寨,迫使姚弋仲出動騎兵前往對陣。

一樣都是輕騎兵,再加上誰都足夠謹慎。輕騎兵之間的交戰一旦互相謹慎起來,那就是一場你追我趕中的耗時戰。

作戰動靜讓姚弋仲這一路的將校對先前的猜測更加肯定,那就是劉彥手頭的兵力嚴重不足。

後面,東平郡和豫州方向的軍情先後傳遞到姚弋仲手裏。

“兩路的漢軍都發動了進攻。”呼延盛看上去頗為興奮:“劉彥這是急切想要調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