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鹿”只有一頭

有道是:人固有一死,可以死得重於泰山,亦有死得輕於鴻毛。

姚弋仲認為自己可以死,但不能死得轟轟烈烈,應該是要死得窩窩囊囊。

聽上去好像有點什麽不對勁,可姚弋仲就真的是那麽想的,也打算那麽做,不然不會僅是帶著一人扛旗就來到漢軍營地。他可不是穿越者,不知道蒙古阿巴孩被金人騙去,死得極為屈辱和悲慘,導致蒙古後代發誓要滅掉金國。

姚弋仲想得非常簡單,轟轟烈烈在正面的戰場戰死,羌人或許會悲痛和緬懷,但由於是死於拼殺之中哪怕是會引起羌人對漢人的痛恨也是有限,畢竟漢軍是在戰場上殺人,可沒有使用陰謀詭計給人的仇恨感。

僅帶一人前來漢軍營地,該是多麽有膽量且偉大的人才會這麽幹啊!敢這樣做的人,且不論是否愚蠢,膽氣首先就擺在那裏,任誰提起都該翹起大拇指呼一聲“好漢”或者“英雄”。

要是這樣的“英雄”或者“好漢”展現自己的勇氣卻在毫無反抗的情況下被殺死,殺人者或許會覺得自己殺掉的是一個蠢貨,死掉的人也顯得窩囊,但對於被殺者背後的民族而言,尤其是喜歡沒腦子英雄的胡人,他們炸窩才是正常,不會覺得那是死於愚蠢。

姚弋仲是拿自己的命在賭,既是賭劉彥不敢殺,也是賭劉彥不會殺,畢竟數百萬的羌人數量就擺在那裏,要是劉彥在這種情況下舉起屠刀,且先不談數百萬羌人會是什麽反應,天下智者必然會視劉彥為沒有氣度的君主,該不該投奔報效可就得好好思量一下。

很簡單的道理,人們往往認為一個人會取得什麽樣的成就與有何等的度量掛鉤,君王當然不能每樣都顯得光明正大,可也不能不看時機的采取厚黑一面。

完全光明正大而摒棄黑暗的君王,智者會認為這樣的君王是冢中枯骨,但不合時宜的黑暗則會讓智者覺得為如此的君王效勞最後會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姚弋仲事前已經知道劉彥無比年輕,沒有想到的是會那麽年輕,以至於看到之後露出明顯愕然的表情。

劉彥今年的歲數是二十八歲,要算起來還真的是一名年輕到過份的君主,尤其是他這個君王不是繼承於父輩的基業,是自己白手起家而來。

太過年輕總是會令人覺得不靠譜,要不怎麽會有“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說法。

一個年輕到過份的君主,想要懾服臣子並不容易,姚弋仲愕然之後第一反應是看向帳內的文武眾人,他想從那些人的表情來發現一點什麽,看到的是那些人對劉彥的態度是出自內心的尊敬。

劉彥當然也在觀察姚弋仲,想到了什麽似得吩咐旁邊的人:“給看座。”

不稱呼,那是劉彥不知道該稱呼什麽。指名道姓不好,喊爵位不妥,喊官職更不妥,稱呼表字則沒有那麽熟。

自然會有人擡來蒲團,放置的位置是帳內中間的過道,姚弋仲對著劉彥拱了拱手算是行禮,也不管是坐在中間像什麽稀罕物被圍觀,十分自然地屈膝跪坐而下。

人的一言一行皆會展現出一種氣度,臉上的表情和肢體的語言可以粗略判斷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涵養,氣質這種東西就是這麽來的。

帳內顯得極為安靜,誰都沒有先開口說話的興趣。

這不是一場談判,是一次顯得突兀且根本不應該存在的會面,沒有必要盛宴款待,也不需要惡語相向,更沒有所謂先開口就會失去主動權,畢竟戰爭的事態已經擺在那裏。

事實永遠比語言來得可以證明一切,陣陣的戰鼓聲在漢軍營寨之內響起,由數萬將士高吼的“漢軍威武”穿過物質的遮擋進入耳膜。

姚弋仲總算從安之若素中變了模樣,他注視著劉彥,首次開口說:“貴方想趁在下前來,不在的時候進攻我軍?”

“我們好像也沒有邀請閣下的嘛。”桑虞舉杯對姚弋仲示意,笑呵呵地說:“如今局面,我方不必行使陰謀,今天的進攻本就是計劃之中,閣下清楚這一點的。”

桑虞沒騙人,漢軍本來就是要在今天發動攻擊,目標當然是為了繼續壓縮羌族軍的活動空間。

漢軍營寨這裏不斷有軍隊開出,步騎結陣向前,正面由塔盾兵和相關步卒組成一個平線推進陣型,兩翼是各類騎兵作為掠陣。

桓溫那邊也有行動,他們是用騎兵組成一個鋒矢陣在正面,後面跟隨步軍。他這一邊的兵源構成復雜,除了漢軍戰兵之外,輔兵、仆從軍、新附軍的數量相對多。

兩個方向數萬大軍同時出擊,羌族軍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戰場之上很快就傳來了喊殺之聲。

姚弋仲很想馬上離開這裏,回到自己的部隊進行指揮,但是他按捺住了自己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