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再定個小目標(第2/3頁)

眾人只當劉彥心懷大志不圖享樂,他們深深覺得開心的同時也感到一絲絲的郁悶,君王不大修宮闕代表他們的府邸規格也高不到哪去。

“建城或是修宮闕,實際上都是好事。”劉彥看著詫異的一群人,笑著說:“因為有需要必然是要進行采購……”

眾人有些懵了,建城需要采購沒有錯,但是沒有聽說過君王建宮闕需要采購啊!

自古以來,君王的宮闕都該是萬眾無私貢獻來著,也就是說需要什麽就拿什麽,遇到一群公正嚴明的官員負責搜羅還好一些,但要是官員太過操蛋還不知道會禍害多少人。

劉彥見全部安靜下來,愣了愣神才說:“國家新立,百業待興,別要橫征暴斂的破事出來。”

認真而言,哪怕是劉彥等人想要橫征暴斂也沒有可能,他們治理之下的群眾不是被拯救而來,就是自行拋棄家業逃來尋求庇護。這樣的群眾除了一身肉又有什麽。

對了,漢部可沒有搞無償均田那一套,畢竟政策基礎是二十等爵制度,僅是在爵位上升之後才會獲得多少土地和賞賜。治下大多數民眾耕種的田地屬於國家,他們付出勞動之後的分成是六四分,但不管種子、耕牛啥的都是國家來出,等於沒有自己田地的人是變相的為國家打工。

凡事皆是有利有弊,均田可以獲得民眾的感激和愛戴,也能夠使得民眾變成有產者。可無償均田對於那些拼死開拓和其余有功者卻是極度的不公平,畢竟屁都不幹也有相同的待遇,誰還去拼命或建功立業。

有一句話叫“有恒產者有恒心”,國家的有產者是穩定的基石,但絕對不能搞無償獲得那一套,會不會養出無數的懶人先不談,有付出才有獲得才是守恒之道,不能是無付出而有所得,也不能是有付出而無所得。

其實劉彥有想過搞府兵制那一套,可惜的是他沒有能夠記清楚府兵制究竟是什麽樣,只是大概地記得一些皮毛。

君王不能去搞自己弄不明白的東西,尤其是沒有得力臣子能夠收拾後續的情況下,要不然禍在當代還是比較輕的,禍及子孫後代就該追悔莫及。

劉彥對某個主義倒是挺熟悉的,但他絕對是腦抽了才敢將某個主義用在當代。

軍功爵制度建立之後表現出來的是適合漢部,也已經有先秦做過成功的例子,只要別學小豬大肆賣爵玩壞掉,一直到統一天下之前該是最合適的一種體制。

看看漢軍的征兵之輕易就知道了,歷來就是征兵只有超額應征,沒有出現過難以征兵的事情。

真實情況是,有知識的人不多,願意埋頭刨土的人也不是那麽多,倒是十分樂意加入軍隊冒著生命危險給自己和家庭拼殺出一個未來。

樂意參軍只因為軍功最貴重,不但能夠得到土地和奴仆,爵位也比刨土更加容易獲得。那可是等級分明的爵位,不止關乎到社會地位,要是爵位足夠還能傳給子嗣。

作為男性,人生在世永遠不是只為了自己個人拼搏,為妻子、子嗣、父母,為家族宗親娘家,別說漢軍的傷亡率歷來很低,就是高也會有大量的人願意搏一搏。

與羌族軍的一戰結束,劉彥沒有可能一直待在前線,他留下了大部分的軍隊,僅僅是將禁衛軍帶回長廣郡。

長廣郡的黃島區目前是漢部最重要的政治區而沒有之一,一切只因為那裏有一座英靈殿。

耗時接近三個月的戰爭,漢軍近乎全殲羌族軍,根據統計僅是俘虜就有四十一萬之眾,漢部急缺的婦女數量有十二萬,老弱數量是八萬,余下全是青壯。

俘獲的二十一萬青壯,屬於羌族的有十一萬,晉人則有四萬,余下十二萬是雜胡。他們中的身體殘疾之人會被全數清理,畢竟漢部可不是開福利所的,殘廢的人沒有半點用處。患病的俘虜得看能不能救或是救的代價怎麽樣。

輜重的繳獲比較雜和多,蔡優統計了接近一個月才算是有初步的數據,比如馬匹十七萬、牛四萬頭、羊四十六萬只,其余的兵器、甲胄、皮草等等的東西可就不是那麽好統計。

前所未有的大勝也不是沒有代價,漢軍中非禁衛軍將士的陣亡人數僅於劉彥班師回下密前一天就達到一萬三千零七人,殘廢的將士四千零九人,輕傷不計其數。將陣亡人數定個統計截止日期,那是因為不斷有重傷號在不治身死。

此戰中陣亡的禁衛軍數量則是有些恐怖,僅僅是騎兵就損耗了接近兩萬,余下的步兵合起來也該超過四萬。

漢軍的總陣亡將士數字暫時定格在七萬七千零一十六人,雖說是禁衛軍承擔了接近八成的損失,但損失真的是有些大。

漢軍可以統計的斬獲首級數量有十五萬那麽多,未能統計的敵軍陣亡數字該有一萬左右,結合俘虜的四十一萬人,姚弋仲麾下的人數絕對一度逼近六十萬這個恐怖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