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唯帝可予

縱觀歷史長河,以人臣而行背主謀逆篡位者甚多,卻無有一朝如司馬皇室如此遺臭萬年。

要說行徑做事之惡劣和羞愧難當,司馬氏可比不上宋主趙氏。

宋主趙氏是欺負著孤兒寡婦上了位,燕雲之地因為石敬瑭當兒皇帝拱手奉予契丹,可宋主趙氏起碼還力圖奪回,雖然失敗導致金甌有缺,但文治之興前所未有,也導致了武事之弱曠古未見,直至宋滅未有強盛之氣象,可兩宋至少還有文事輝煌。

司馬氏謀朝篡位搞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得位之後皇族屢屢內亂,搞出了引胡人南下,更是武裝胡人用於內鬥,致使中原首次從炎黃苗裔中失去,開創了歷史之先河,更為日後胡人窺覷中原有了可循之例。最為恐怖的是,連帶炎黃苗裔為胡人效勞也不再引以為恥,反而是“尋英主而侍候之”的解釋。

西漢有中行說為匈奴效勞而遺臭萬年,到了司馬氏丟失中原之後,為胡人效勞成了理所當然,不再是幹了一件什麽羞恥的事。更有不知道多少人借為胡人效勞名留青史,似乎名聲上還不錯,此後誰還覺得羞恥?

炎黃苗裔要感謝兩人。

一個是劣跡斑斑卻在危急時刻發出怒吼,復漢殺胡免得炎黃苗裔被屠盡,避免華夏文化消失於歷史長河,一生只幹一件正確事情的冉閔。

另一個是終結胡人在中原的統治,登基之後不留余力恢復華夏文化,所做之事皆為“正朔”之名,恢復漢人社會地位,呼喚漢人尋回祖先血勇之心的楊堅。

漢族這一稱呼首次出現在什麽時候很難考究,唯有可尋之跡的真正就是在楊堅時期,此後的歷史之中漢族才算是被認可成為一個統一的族裔,不再是拿戰國舊事以出生某地來自稱自己齊人、魏人、燕人……之類。

因為某些“政治正確”的事情,冉閔幹了什麽事情不可能出現在正統的教科書之中,只會去宣傳王羲之的書法是多麽好,同樣的道理出現在了楊堅身上。作為世界東方最大的民族要給一些事情“讓位”而無法得知究竟發生了什麽,更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族裔差點消失,所知道的就是想要被告之的,難以言述。

那一位“一生只幹一件正確事情”的人物,他身披甲胄手持利劍在城墻之上縱橫,所過之處便是腥風血雨無有一合之敵。

潼關戰事之激烈,已經到了一國之君要親自上陣廝殺的地步了?

再次將殺上城關的敵軍擊退,一身血腥的冉閔才有空接見自己的臣子。

從長江以南返回的蔣幹臉色之差不用過多觀察,他將在東晉小朝廷那邊的遭遇不帶修飾地說出,氣得冉閔拔劍剁向了案幾。

“簡直是不可理喻!”冉閔有氣的理由,東晉小朝廷辱冉氏秦國甚劇,不但拒絕了歸附為臣的提議,甚至是羞辱了派去的使節。他喘著粗氣一臉猙獰恐怖:“那些世家不就是有一個好出身嗎?如今寡人已為王者,他們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面去了!”

事情出乎意料,認為會欣然接受臣屬之名的事情沒有發生,是無論漢國或是晉國都沒有接受。

漢國那邊沒有接受至少還講述理由,並且盛情款待了冉氏秦國方面的使節團,禮節之上沒有半點可指摘之處。司空條攸還被呂議在私下場合承諾一點,互通有無的交易不會制造障礙,甚至是情況危急的時候漢國也能作為庇護之所,保全冉氏秦國願來之子嗣。

冉閔派到東晉小朝廷的使節團,他們從進入晉境開始就沒有得到一個使節團該有的待遇,甚至是被強烈的敵視以及刻意冷落,使盡手段得以步上晉國朝堂的時候,說明來意被毫不猶疑地拒絕,甚至是被出言羞辱。

說世家,那是東晉小朝廷拿主意的並不是皇族,是外戚以及世家。

要說外戚,東晉小朝廷那邊能夠稱之為外戚的可真不少,光是門閥之中就有王氏與庾氏兩個,余下的世家就更多,畢竟皇帝並不止有一個皇後,還有眾多的妃子之類。

“寡人不明白……”發飆之後,冉閔一臉的茫然:“他們不是在爭正朔嗎?怎麽會相續拒絕?”

蔣幹滿臉的苦澀,有些話心裏明白卻不能說出去。

“都認為寡人的國要亡了?”冉閔好像又生氣了?他握著劍柄的手非常用力,滿手青筋之下又揮了揮,說:“寡人的國亡不了!”

城墻之上有著忙碌搬動屍體的民夫,磚石砌成的地面流淌著殷紅的鮮血,太多的人流血導致匯集而成血水之流,它們從排水溝傾斜著落到城下。

城下屍首枕藉的程度是疊成了堆,惡臭味隨著風勢在飄來蕩去。注意觀察的話,可以看到上面的屍體相對新鮮,越是往下屍體的腐爛程度越重。

從城頭看向東邊的外面,那裏有著連綿數十裏的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