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2/2頁)

冉閔想到了什麽似得卻是臉色大變:“石虎……石虎率軍要來了?”

一下子大廳又安靜得落針可聞,包括冉氏秦國在內都是那麽想的,認為石虎在鄴城糾集重兵肯定是要到潼關料理冉閔這個家族和國家叛徒,漢王劉彥會發兵攻擊司州,怎麽又可能沒聯想是石虎真的發兵向西。

“這個倒沒有。”條攸被問得有些懵,內心裏也開始感覺不對,下意識就講:“是啊,石虎還待在鄴城,漢王向司州進軍……”

不是沒人往劉彥狂妄的方向想,也缺少不了劉彥可能是要給冉氏秦國方面解圍的想法,但是這兩個都有些不合理。

“莫不是我等求援得到回應吧……”冉閔一臉的懵,說:“漢王如此情誼……寡人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可以說冉氏秦國的文武都有些發懵,只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漢國與慕容鮮卑交戰在即,信息上的閉塞做出的判斷就不會分明。

不明所以之下,對己方有利就會下意識願意去相信,哪怕經不起推敲,顯然冉氏秦國就陷入這樣的思維之中。

就好像苻洪利用雜胡給冉氏秦國不斷造成勝利一樣,劉彥向司州進軍自然也是有其目的。

潼關之外的石碣趙軍不斷攻上關隘又被驅趕而下,要是事情只有幾次也就罷了,次數多了也足以證明哪怕是真的攻上潼關城頭也難以攻占。那麽將冉氏秦軍的主力引出關外,造成潼關兵力不足是不是能成功攻占關隘?

苻洪是個胡人,但他不是蠻子,一種策略不行之後,改一種方法,怎麽都會嘗試一下。他還專門研究了一下冉閔的性格,發現冉閔不像是一個得勢之後還能頭腦清醒的人。

一連串的研究下來,苻洪認為冉閔得意忘形的機率最大,與之李農溝通之後,這種猜測再次得到認可。

就在冉氏秦國的君王與眾文武認為事情會得到好轉,要開始醞釀大反攻之時,潼關外面的石碣趙國眾人也進一步開始自己的圖謀。

“匯集而來的雜胡經得起消耗,可完全消耗雜胡也是不行的。”苻安是苻洪的弟弟,官拜西部校尉。他看向了李農,說道:“我們本部會抽調一批人,貴部是不是也該如此?”

苻洪挑著眉頭也是看著李農,內心裏對石虎沒有在潼關戰場任命誰主誰副是一種惱火情緒。

“三千。”李農擡手比出三根手指:“最多就三千。”

冉閔親到潼關,守城的勝利就不用多說了,他率軍出關而戰再次獲得六次的連戰連勝,六次勝利擊敗的石碣趙軍怎麽也有個十三四萬,斬殺的數目該是有個三四萬左右?

那麽也就是說,苻洪完全就是不惜成本在設局,看他們商議還要繼續消耗,連本族人的命都要往裏填,純粹就是為了讓局面看起來真像是那麽回事。

“我料再有數次大勝冉閔必將嘗試攻營。”苻洪說的還是以冉閔的性格來作為基礎判斷,他陰測測地說:“我們在那之前先拔營後退,他必然內心狂喜來追。”

潼關這邊地形復雜,附近的地勢也簡單不到哪去,那是建設關隘之初就已經考量了的事情。

“介時亮出旗號,冉閔心急之下不會多想,必定緊追大纛。”苻安看了看場眾人一圈,萬分有把握地說:“我們圍繞禁谷設伏,就讓冉閔來得出不得!”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裏形勢的隆要。

苻洪設局所涵蓋的地皮很廣,苻安說的“禁谷之伏”只是其中之一,真實的是並不止有一處埋伏。畢竟他們都知道冉閔悍勇,且麾下有百戰精銳,一次估計很難弄死。

說起來,現在沒有“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說法,但是認知上還是有些概念,他們的計劃就是基於冉閔的性格,大有點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