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漳水戰線

君王親自抵達前線對軍心士氣的鼓舞絕非是一點半點。

普通的士卒會知道君王對這一場戰爭的重視,那麽他們立下功勛有君王的震懾就無人敢於貪墨,求戰的意願必然上漲。

對於軍官而言,君王的抵達可以是壓力也能是動力,與士卒相同的是會覺得受到重視,立下功勞的意義也大一些。

劉彥來到冀州前線卻有點復雜,抵達軍營實際上也就是順帶的。他首先見到的當然是一眾高級將校,按照漢軍的傳統接下來才是謁見有特殊功勛的中低層軍官以及士卒。

一套流程下來,被謁見的中低層軍官以及士卒自然是激動得無法自己,通俗點講就是那一刻劉彥讓他們自刎估計也都不會有任何猶豫。

漢軍與石斌統率的幽州軍只是隔著一條漳水,寬度超過百米的大河兩岸各自是布置了哨所,軍營是選擇相對內陸一些的地方。

站在高處向河對岸看去,漳水北岸的營盤占地範圍絕對超過二十裏方圓以上,可以看到臨近處的幾個山脈也有營地,就是不知道屯兵情況。

“石斌麾下的幽州正卒(戰兵)數量該是在九萬左右,其余約有十六萬,被分布在漳水沿線的各處。”呂泰是全副武裝,一身甲胄看去頗為英武,摘下頭盔露出發簪,摸了摸下巴的胡子,一手擡起指向對岸:“主大營就是王上看到的這個,裏面入駐人數該是在十二萬左右。另外分左右側兩大副營,各自屯集人數分別為三萬,余下的人是零散分布在各處,主要是以山區為多。”

對於冀州戰場這邊的山川地勢以及兩軍駐營,甚至是兵力分配等情況,劉彥沒有來之前已經不止一次看過山川輿圖,應該說是比較了然於胸。

軍隊一旦數量多,甚至是數量不多,除非完全不懂軍事的人,要不還真的不會全數聚攏在一塊,尤其是在選擇駐營的時候。

漢軍在冀州這邊的兵力一再增加是達到了八萬,實際上這八萬漢軍也並不是完全聚攏在一起,除開周邊必須要屯駐兵力當做前沿預警點的地區,主大營這邊是留駐五萬,作為西側的副營盤屯駐兩萬。

排兵布陣講遙相呼應,構築營盤講的則是必有掎角之勢,防止的就是一個不慎導致全軍被圍,介時連報信向後方請求援軍的人都沒有。

“秋季多雨,近來河段上漲較高,原本可以淌馬而過的河段自然是不存在了,我軍現如今的策略是固守待援,因此只是發生斥候與偵騎間的廝殺,大戰沒有發生。”王基一邊說,手還不斷往某些地方指:“趙軍在冀州僅是黃河段有水軍,其余水系並沒有。我軍艦船掌握漳水,作戰主動權亦是掌握在我方手中,便利於接下來的行軍作戰和布策。”

該怎麽打之前呂泰與王基已經上報,劉彥已經決定不再幹涉。

劉彥現在的作用挺簡單,掌控全局而不拘泥於一地,關注各支漢軍作戰計劃的同時,保證軍隊的輜重以及兵源補充,如此而已。

到了現場再次聽取前線將校的意見是過場也是手續,劉彥盡管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高級將校所說相同的話,可是依然要耐心聽,還要時不時詢問可能問了不止一次的重點,卻是做給不明真相的下級軍官看的。

“傳聞石斌善於兵事,看營盤布局果然有點樣子。”劉彥是等待身邊只有高級將校的時候才會這話,他擡起手指著對面:“住帳篷的該是幽州邊軍,看營帳布局錯落有序,連帶次兵與民夫的窩棚也有布置。”

“石斌麾下有伊農、曹伏……等數個久經戰陣的將軍。”王基提到的人名有五個,基本上不是幽州就是並州方面的邊軍體系,他肅然道:“此些人等長期駐守邊關,北邊的趙國邊軍與之南方的邊軍,勝是勝在馬戰。”

上一次呂泰率軍被從章武郡打退到漳水南岸,雖說是有漢軍猝及不防和兵力較少的原因,可石碣趙國的北方邊軍能戰也看得出來。

北方歷來就是出騎兵之地,尤其胡人政權更不缺乏騎兵和能指揮騎兵的將校,接下來的冀州戰事漢軍肯定也是以對陣和迎擊騎兵為主。

騎兵短途機動力強,能戰則打,不能打也能快速撤退,漢國對這一場戰事會打很長的時間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主要調過來的兵力也是以騎兵為主。

劉彥手下非系統的騎兵其實不太多,除開那支為數三千的虎賁軍以及新建立的一萬羽林軍,沒有被編進精銳軍團的騎兵也就是兩萬左右。

當然了,算那些數量是算戰兵編制,作為輔助騎手的其實有六萬以上,而輔助騎手的來源是善騎者的漢人以及一些歸化胡人。要是再算可以配裝參戰的騎兵,湊合著來個十二三萬不會成什麽問題,畢竟中原大地現在根本不缺馬,可後面這些的質量與雜胡騎兵不會有區分,甚至還要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