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膝蓋中了一箭的謝石

“誰?”桓溫正在查看自己的勸降成果,另一邊袁喬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他挑了挑眉頭:“廣陽的張彌?”

都是長江以南的世家出身,基本提到某個地點也就知道是什麽品的世家。

廣陽是在新安郡管轄地界,自報出身時帶地名一般就能確認是出自中原或是長江以南。而現實情況是,東晉小朝廷雖然是建立在長江以南,問題是南方土著世家在“定品”的時候一般是比較低,反而是那些從中原逃命到南方的世家“定品”時普遍比較高。

南方土著世家常年被那群“衣冠南渡”的世家壓制,導致的是東晉小朝廷內部其實是分成三個部分,北方世家、南方世家、庶民。

南方土著世家不得志的比較多,像是呂議出身江夏世家卻早早出去尋更好發展只是一個縮影,劉彥攻占整個青州以及向外擴張之後,要說長江以南是哪個群體蜂擁到漢境,絕對是以南方土著世家居多。他們會這麽幹純粹就是被逼無奈,於東晉小朝廷注定不會有更好的發展,那麽嘗試一下去漢境當個從龍功臣什麽的也未嘗不是一種出路。

袁喬會特別提到張彌,是因為張彌乃新蔡守城晉軍的東面指揮,之前攻城漢軍發動進攻時,發現這一面的晉軍指揮档次明顯要高於其余三面。

“放棄城墻段,於城內層層設立阻擊線,便是出自張彌的主意。”袁喬看著還是很欣賞張彌,又說:“相對於其它城墻指揮,他所率晉軍表現出來的韌性也是最高。”

桓溫立刻來了點興趣,新建立不久的漢國自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以桑虞為首的一批中原家族,以王基為首的一批降將出身,再來就是呂議和桓溫分別作為領頭羊的南方出身之人。

“怎麽,他要反戈?”桓溫原以為攻下城墻就算是結束,結果很是出乎意料還在持續攻防,要有什麽手段能夠立刻取勝絕對願意嘗試:“還是什麽?”

“張彌已經被那位國丈閑置了。”袁喬揚了揚張彌親筆手書,譏諷地說:“那位國丈采取了張彌的主張,卻是卸磨殺驢。張彌手裏只剩下五百余私兵,他在聯絡同為南方出身的世家子,言明要歸附我們。”

桓溫卻是有一點懷疑:“守城手段是出自張彌手筆?”

“他是這麽說。”袁喬在點頭:“以喬來看,大約是現實如此。”

“那個國丈……不愧是國丈。”桓溫臉上也是出現嘲諷:“大戰當前有良將不用,竟然是采取建議而進行閑置。身為國丈似乎不需要搶功吧?”

這個也是袁喬所不理解的地方,褚裒身為主帥,麾下不管是誰立下什麽功勞都有這國丈的一份。

桓溫狐疑地說:“是不是什麽陷阱?”

“喬也有相關的疑慮。”袁喬話是那麽說,臉上表情卻是雀雀欲試,他做出沉思狀,過了一小會才說:“現如今表示歸降的人不少,大多是以世家出身的將領居多。”

從漢軍圍城開始算起,漢軍攻打新蔡已經有三個多月,時間上來算還真不算太長。新蔡守軍失去城墻優勢是發生在十天之內的事情,可漢軍也沒有能夠在城墻上站穩腳跟,總體而言還是一場僵持中的爛仗。

失去城墻的新蔡守軍士氣肯定是會遭受打擊,有人開始想要歸降正是出於城墻的失守,畢竟華夏歷史上的城池攻防戰,講的就是對城墻的爭奪,城墻失陷基本上就代表城池失陷。

問題在於一點,漢軍是讓新蔡守軍放棄了城墻段的堅守,可漢軍面對的是一道新形成的障礙線,短期內攻防兩軍是在那道障礙線來回拉鋸。應該是這樣才會讓守城的晉軍恢復了一些信心,褚裒又有足夠的守城意志沒跑才讓晉軍能夠堅持下去。

“做多種準備吧。”桓溫放下手裏那一疊的歸降信,沉悶地說:“首要是,成功在城墻處站穩腳跟。”

一疊歸降信?看來眼見情勢不妙在尋找退路的人並不少,甚至還有褚裒那些所謂的知交好友,但桓溫基本上看不上那些文人。文人手中沒有兵權,歸降也就是吆喝幾聲。

袁喬認同桓溫的決定,戰局發展到這一步已經算是非常快速,哪怕出現新蔡守軍失去城墻依然堅持的意外,可是無論怎麽看戰局的勝敗已經鎖定,差別就是會耗費多少時間。

作為漢軍指揮的桓溫變得沉穩下來,身為晉軍主帥的褚裒卻是陷入一種焦躁之中。

“諸君!”褚裒相貌還是非常出眾,要不也會生出一個能夠當皇後的女兒。他沒有了沉穩的氣度,是焦急地問手底下的那一批人:“四面被圍,城墻不足守,新建工事我軍與敵軍來回拉鋸,應該怎麽來改變現狀?”

應該說褚裒還是保持著清醒,不是說對情勢完全抓瞎,是對情勢有足夠的理解。他用著無比期待的目光掃視下方的眾人,卻見一個個看著是在冥思苦想,卻是沒有人開口說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