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有必要冒險嗎?(第2/3頁)

漢軍的軍禮是站直了身軀,將右手橫在胸前,腦袋向下一點。

劉彥所見的冉閔顯得意氣風發,冉閔也的確是有理由意氣風發,濮陽主戰場包括其周邊可是有接近十五萬漢軍歸冉閔統率。

冉閔接手指揮之後,與石碣趙國的交戰互有勝負,濮陽戰場那邊的漢軍少卻沒有呈現出頹勢,周邊的漢軍則是壓著石碣趙軍在打,恰恰就是這樣才會致使石虎想要尋求停戰。

“王上過來之前,我軍與石碣在韋城那邊剛剛戰罷。”冉閔跟在劉彥身側,介紹道:“雙方皆是動用騎兵,咱們吃掉了三百龍騰衛士的具裝重騎兵和三千輕騎,敵軍步卒亦有八千。”

騎兵交戰想要有大戰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引得劉彥對韋城那邊的交戰經過起了好奇心。

說來也沒有太復雜的過程,是冉閔設下陷阱引來石碣趙軍,再以優勢兵力合圍吃掉。方法顯得常見和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那關乎到統帥的大局觀和指揮藝術,用的是大戰局局部兵力調動產生的兵力優勢。

“安石。”冉閔向後面招呼了一聲,等待謝安湊近了,才說:“臨場作戰的是安石,可由安石來細講經過。”

石碣趙國的龍騰衛士可不是那麽好吃掉,劉彥依稀記得當初在泰山郡之戰吃掉五百龍騰衛士的時候,己方的損失竟是多於龍騰衛士那邊的三倍。

可以在君王面前露臉謝安哪怕是再君子也不會放過,他又是一個極有文化素養的人,講起來有條有理又不失細節,後面才說:“龍騰衛士確實不好對付,僅是三百龍騰衛士便造成我軍近千死傷,後面還是殲滅敵軍輕騎後由具裝步卒和車弩部隊將之消滅。”

韋城之戰中出現的石碣趙軍可不止三百龍騰衛士、三千輕騎和八千步卒,是八百龍騰衛士和近萬輕騎,更有近三萬的步卒。漢軍吃掉的那一部分是不斷局部分割之後,隔離掉其余的石碣趙軍,才將之圍殲,牽扯到的是戰場調度問題,可見謝安對於軍事也是拿手。

“主要還是將士用命。”謝安看著不像是在謙虛:“安算不得什麽功勞。”

劉彥沒有表示什麽,是問道:“敵軍目前有什麽動靜?”

與派遣使節前往奉高一樣,石虎舍得派出龍騰衛士也是一種信號。大概是石碣趙軍的後勤上出了問題,很難再長久對峙,要不然石虎肯定舍不得自己的那些寶貝疙瘩。

冉閔後面的介紹也說明了一點,漢軍在濮陽主戰場是用劣勢兵力與石虎手中的十九萬羯人族兵抗衡和拉鋸,外圍戰場則由徐正、謝安和桓溫來回穿插掃蕩和打擊,戰場是涵蓋濮陽郡周邊數百裏方圓,等於是石碣趙國的後勤線也在被打擊之列。

同樣的道理,石虎在外圍的部隊也是對漢軍的後勤線下手,問題是石碣趙軍面對的是各要道的眾多兵堡以及要塞。再來是……他們並不知道後勤線對於漢軍來說並不顯得過份必要,原因是漢軍的糧秣和軍械並不是依賴長途運輸。

主戰場以劣勢兵力,外圍戰場投放更多的兵力,類似的做法在歷史上有過許許多多的例子,成功和失敗的都不少,關鍵點是兵力劣勢的主戰場軍隊要足夠精銳。

劉彥手頭有相關的數據,濮陽主戰場交戰七個月,漢軍的兵力已經下降到六萬左右,那是雙方長久的來回拉鋸造成的戰鬥損員,作為交換是石虎手頭的羯人族兵折損近三萬。

漢軍在傷亡兌換比上僅僅是做到了略勝零點五。而漢軍兵甲器械比羯人族兵更精良,說明石碣能夠成為中原霸主並非是運氣和偶然,各國各族忌憚羯族也並非是沒有原因。

“閔以為,接下來石虎會尋求決戰。”冉閔是篤定的表情在說那話,他無比確定地說:“國力上雙方已經呈現出明顯差距,再拖下去趙軍很可能因為後勤原因變得士氣低迷乃至於是不戰自潰。”

不就是因為這樣劉彥才會親率援軍過來的嘛!

拖下去對國力有優勢的漢軍有利,是隨著交戰越拖越久越有利,那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石虎嘗試尋求和平,哪怕是暫時的和平,出發點就是整合國力,至少是搜刮足夠的物資用於戰爭,無非就是石碣趙國真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明白這點的漢國沒可能讓石虎順心如意。

眾人入了東阿城。這是一座隨著大軍到來已經變成大兵營的城池,與其它城池相同的是顯得破敗,城內並沒有多少平民。

東阿離濮陽主戰場接近兩百裏,劉彥會來到這裏主要是位置靠近可以提供艦隊航行的河道,陸上交通亦是顯得方面。最為主要的原因,必要的時候漢軍可以從東阿附近渡過黃河抵達北岸,於後路上切斷石虎退路,或是徑直采取攻打襄國和鄴城。

“也許……天下大勢在未來的一年就會呈現大變化。”劉彥入住了東阿城內的一座府邸,估計這座府邸也是東阿相對好的一座。他是等待所有人都入座,才繼續說:“我們要爭取的就是在一年之內奠定光復整個中原的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