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冉閔要搞事(第2/3頁)

應該說漢國大部分新晉崛起的貴族都還算幹凈,大多數是幾乎一無所有到經過奮鬥合理獲得,他們對君王要處置那批老舊利益即得者是很明顯的幸災樂禍情緒。

遠在並州東部的冉閔,他收到公文和邸報之後,稍微看了一下就丟到一旁。

冉閔現在的地位有些尷尬,目前是位比三公的唯一將軍,地位高了想出征太難,麾下有軍隊卻是沒有建立幕府。

甭管是什麽生孩子可以得到土地獎勵,或是太尉署提議增加有功將士的賞賜,冉閔壓根一點都不在乎,也就只有劉彥要搞約束自己的那些信息能讓他稍微思考那麽一下下,然後又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怎麽來搞一場大事的思考上面。

“定襄那邊動作不斷,依然是在轉移物資和人口?”冉閔沒有建立幕府也就不存在行軍長史,他問話的人是李匡:“能確定石虎的行蹤嗎?”

李匡答道:“所有消息都顯示石虎依然待在定襄。”

他們距離定襄只有一百三十裏了,是沿著滹沱河來一個水陸並進的行軍模式,河面之上有大批載人的艦隊航行,南岸邊上是騎軍沿岸行軍。

目前冉閔麾下有三個軍和四萬的郡縣兵,其中一個軍是原先退到襄國休整的虎賁軍,另外兩個軍有一個是屬於禁衛軍體系。而禁衛軍的這個軍,是讓得到命令逼近定襄後才調動過來。

虎賁軍目前的規模是有七千人,因為是甲騎具裝的關系又專門配屬一萬五千數量的輔助騎兵,要不虎賁軍怎麽保養甲胄、飼養戰馬、戰時穿甲是一個難題,反正這些事情真不是自己一個人就能幹得過來。

禁衛軍的“軍”不像戰兵軍是人員編制固定化,最少的一個軍也就是五千人,最多則是不存在上限,不過按照慣例是不超過兩萬人。

“將軍……”李匡看著有些愁眉苦臉:“真的要直接殺向定襄?”

沒有錯,冉閔真的是要搞一場大的,他現在手中的主戰兵力合起來有接近四萬,裏面的騎兵數量就有三萬,要是將可以打下手的輔助騎兵算上就是四萬五千。

冉閔無比確定地認為,騎兵可以利用短途機動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還有接近五萬步軍可以從旁策應,完完全全可以打一場硬仗。

“也是歷經六七年血戰的好漢,總不會是膽怯吧?”冉閔不是在調侃,是真的在懷疑李匡的膽量:“王上是讓本將軍便宜行事。本將軍認為可以打,你若有異議可在戰後彈劾。”

面對這麽一個不能一起愉快玩耍的上司,李匡無時無刻不是感到尷尬和苦惱。他哪怕知道冉閔性格就是這樣,也無法接受被認為膽怯,當即說道:“末將僅是提出必要的意見,並非怯戰!”

冉閔的回應是嘴角勾了一下,至於是不是冷笑讓李匡自己去理解。

事實上,冉閔就是激一下李匡和那些心存遲疑的人。他要搞大事,很明顯就不是要去定襄虛晃一槍,是打算拿手頭合起來的八萬的兵力去與石虎超過二十萬乃至於是數十萬的兵力來一場大戰。

漢國從初期開始就是以多打少的狀態,元朔二年末到元朔三年初這種現象才被改變。從元朔三年開始,漢軍的每次出動在兵力上屢次多於敵軍,哪怕是比敵軍少也不會太誇張,只不過作為戰場的主力……也就是戰兵數量一直不是那麽多就是了。

計算兵力的時候,各國都有自己的統計方式,例如漢國計算兵力其實只是戰兵,但與漢國交戰的敵國則會將戰兵、輔兵、仆從軍、奴隸兵、民夫一塊算進去。這就出現漢軍認為自己只出動數萬人,但敵國卻說漢軍規模有十數萬或數十萬的現象。

漢國應該是很少有從不“號稱”的國家,其它國家明明只有數萬,卻總是會在真實數量上增加數倍乃至於是數十倍,比如固守晉陽的李菟號稱自己率領五十萬,然後慕容燕國明明與漢軍交鋒只出動十五萬卻號稱三十萬。

冉閔滿心思要搞一場大的,是他非常確定一開始僅是低於十萬的兵力去挑釁石虎,那麽石虎肯定會發飆。這樣一來的話,冉閔就等於是成功吸引石虎率軍來戰,打亂石羯撤往草原的計劃。

石虎要是應戰,冉閔猜測石虎手中的兵力不會低於二十萬……或者說以石虎的尿性會竭盡所能地征調青壯參戰,等於是創造出一個難得的機會,完成漢國長久以來要消滅石羯有生力量的戰略。

“本將軍親自為餌是再好不過的策略了。”冉閔能夠想象得出石虎對自己有多麽痛恨,上一次的濮陽大戰就是一個例子,他說:“你們所要準備的是,打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

主要將領都沒有乘船,一路上是騎馬行軍的姿態,冉閔是等待接近定襄一百裏之內才召喚將校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