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治理一個國家的難度(第2/3頁)

漢國的疆域是在每時每刻地增加,人口分布卻大多集中在腹部,其中以最早攻下的青州人口最為密集,第二個人口大州是打下不久的揚州,排在第三的是豫州,余下各州中又以關中、並州、朔州、江州、廣州的人口最少。

已經統計上來的人口普查數據,僅是青州就占了四百余萬,那是劉彥早期拿青州當基本盤的一種效應,等待將中樞搬遷到襄國,是帶動了一些人口的流動,但是對青州的人口分流其實很有限。

揚州有一座城池叫建康,建康作為東晉小朝廷的都城時期,人口數量超過一百七十萬,要是歷史沒有改變最高峰可是有兩百三十萬的人口。

揚州僅是建康一城就有一百七十萬人,作為一國都城周邊的發展肯定也不錯,郡縣之密集遠超歷朝歷代,整個東晉小朝廷的人口幾乎是擠在一個州,其余州郡越往南和西南就越是地廣人稀。

聽到那句“於國無實際利益”讓劉彥的臉頰不由抽搐了幾下,但他卻沒有什麽話可以反駁。

各個朝代的版圖有大有小,越是帝國的中心人口肯定就越多,然後是越邊疆的位置就越是地廣人稀。這一點哪怕是到現代都沒有改變,甚至是現代的某個大都會人口就能頂的上一些邊遠的一個省(州)。

目前的年代有些特殊,中原被胡人統治了數十年,胡人長期對漢人進行減丁政策,讓中原核心區域不再是人口密集的階段。

像是石虎和石勒統治時期,除了襄國(含周邊)定居人口超過三百萬之外,各地的人口分布其實非常不正常,最誇張的是某個區域是連一個人影都看不見。

除開石羯趙國,有類似情況的還包括東晉小朝廷。東晉小朝廷人口最為密集的是揚州,人口最少的就是交趾,漢國接手統治交趾之後,不算駐軍統計下來的漢家苗裔,才可憐巴巴的兩百一十一人。

“那就拿出有效可執行的政策。”劉彥認同生孩子給予土地獎勵的政策,對人口分布的異常同樣憂慮:“中樞沒少鼓勵百姓進行遷徙,可是效果……”

紀昌沒有掩飾地露出大喜的表情,他已經開始認為漢國的軍方需要得到壓制,直接打壓自然不是好辦法,但是可以從土地上面先行入手,至少先打破非軍功不可得到土地的限制。

“臣必然皆盡所能……”紀昌停頓了一下,有意無意地說:“王上打算讓退伍士卒原地安置,就是一個好辦法。”

“就算是那樣,才能安排多少人?”劉彥對紀昌的小心思很清楚,卻一點都不打算阻止,他是整個國家的統治者,不單獨是軍方的代言人,兩廂平衡才是為君之道:“丞相應當知曉,僅有退伍兵源遠遠不夠!”

一國之君開始琢磨平衡,對紀昌來說就是良好的現象,但他沒奢望劉彥會去將軍方打壓到不成樣子,甚至都不覺得有那麽一天文官地位能超過武將,連文武相等都沒敢奢求,只因為清楚劉彥就是一個對土地野心不會停止的君王。

“給予百姓養家的資本,不止是在那一畝三分田。”劉彥從來就沒有只將目光盯在農事生產上,他語氣嚴肅地說:“咱們搞過集體農莊,除了幹農活之外還有手工生產,丞相應當並重,不可馬虎。”

紀昌將劉彥的意思理解得很通透,就是農工並重,既要重視農業生產,也不能忘記工業發展,甚至還察覺對商途一道的鼓勵。

“王上,元朔四年……大漢缺糧缺到需要應募的地步……”紀昌說這話的時候是小心翼翼,他甚至都咽了一口的口水,觀察了劉彥的臉色才繼續往下說:“國家首重在於糧,無糧則人心不穩,容易使社會產生動蕩,對於王上希望人口增長更是首要大事。”

劉彥的臉又在抽搐了,他懂的事情非常多,怎麽去治理一個國家則完全是新手,至少並不像一些儲君或是世家子弟從小就有相關的培養,清楚不能有一些事情太過想當然耳。

糧食當然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一切的發展都是建立在有足夠糧食的前提之下,在那之前談什麽工業之類的事情會很不現實,甚至是該壓制一切能夠影響農業生產的事項,專門來增加參與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口。

“……大軍在征討林邑與扶南,是一再繳獲大批糧食,利用海運送回大漢本土,可是……”紀昌今天有那麽點豁出去的意思,不顧劉彥臉色難看,繼續說:“若是認為單純依靠劫掠可維持國家糧食所需,大漢危矣。”

漢國從西南那邊搶劫糧食也就是一兩年之內的事,早先有那麽一段時間糧食除了耕種之外,是從大海獲取大量海鮮和從胡人那裏搶劫牧畜。

別看劉彥是已經將漢家舊土恢復了七七八八,可是重新將農業發展起來的州郡真心不多,恢復得最好的是青州,安定下來之後的兗州、徐州和豫州也不錯,但兗州屬於多山基本沒多少產出,又以位置相對靠南的豫州糧食產量相對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