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滅燕之戰(一)

冉閔以驃騎將軍的身份來作為渡河首戰之將,除了他本人的極力爭取之外,無法排除有劉彥那種“開門,放冉閔”或是“關門,放冉閔”的惡趣味。

當然了,沒有絲毫侮辱冉閔的意思,劉彥的這種惡趣味與所有穿越者一樣,建立勢力並招攬著名歷史人物,喜歡過度使用那些歷史名人。無非就是那些人“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能力上面毋庸置疑。再來就是,驅使歷史名人真的對於穿越者有一種難以述說的成就感。

四條搭建起來的橋梁,它們的寬度普遍在六丈左右,因為本身就是由眾多木樁並裝起來的木排帶有十足的浮力,下方並沒有放置小舟或是船只,只是木排與木排之間除了釘裝滾木,也用鐵鏈進行相連,除此還有大量的船只提供拉扯之力。

陣陣“嗚嗚——”的號角聲被吹響,處於河灘附近的眾多步騎開始向丘水靠近,他們會分批從浮橋進行過河。

早就過到丘水東岸的漢軍,他們之前已經得到後續部隊將會過河的通知,擺出了防禦姿態。

“聽說還是會劇烈晃動,可不要粗心大意掉落下水。”冉閔並沒有一馬當先,是停在了一條浮橋的邊上:“聽聞還要建造一條固定的橋梁?”

連冉閔都是一知半解,劉猗又哪可能知道更多?

單是四條浮橋肯定不夠,畢竟光是匯集在丘水西岸的漢軍就多達八萬,哪怕是時時刻刻都不停止的過河,八萬人用上兩三天一點都不會顯得過份。漢軍對輜重部隊的依賴程度不高,可還是要有隨軍的一些輜重部隊,他們怎麽過河也是一個關鍵,至少浮橋絕對受不了數量眾多的馬車一塊堆上去,因此輜重還要等過河部隊打開局面才用船只來運輸。

按照劉彥的布置,丘水這邊的橋梁至少需要三十條左右,先建起來的四條僅是為了讓更多的先頭部隊過去。

為了更快速地讓部隊過河,也是劉彥必須知道自己的借鑒能不能成功,那四條浮橋才會是使用最新技術,但材料也真的是準備了那麽些,後面的橋梁是需要用到舟船作為浮力。

華夏地區的水系眾多,相當多的水系其實是沒有建設橋梁,一般情況下就是依靠渡舟,劉彥很清楚那些水系是給交通帶來了麻煩,有意在全國的水系加大對橋梁的建設,尤其是在一些有人居住的區域,不過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成型。

目前對於漢國最緊要的水系是長江和黃河。

長江那邊是有建設有不少的橋梁,但只有棘津才算是一座符合規格的橋梁,其余地方的橋梁遠遠比不上棘津。

黃河這邊則是沒有類似於棘津規格的橋梁,甚至可以說在漫長數千裏的河段,所擁有的橋梁數量少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站在國家的角度,越是重要的水系就應該更加緊兩岸的聯系,不管是在什麽年代都是如此,要不然會造成一種一水相隔卻是兩個世界的現狀,中原王朝屢屢出現南北分治,恰恰就是因為不成型的交通造成天險,形成了互相對峙和割據的空間。

之前,漢國先後滅掉李氏成漢和東晉小朝廷,很清楚想要牢固地掌握軍隊打下來的地盤不光是依靠殺人,殺人只是為了保證減少危險,真正應該做的是建設道路,只有成熟的交通線才是穩固的保證,哪怕是再有反復也能利用便利的交通及時派兵前往。

“嗯,肯定是要遇水搭橋,至少保證有一座不易被摧毀的橋梁。”劉彥和幾個大臣是站在修建起來的高台之上,遠遠地注視著丘水的動靜:“交通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諸卿一定要牢牢地記住這一點。”

“曾經始皇帝一統天下,下令摧毀全國的城墻,更是取消國內的關隘……”紀昌用著莫測的語氣說:“始皇帝的做法……是為了讓國內再無有可割據之城,無可抵擋秦軍兵鋒之險關,可惜的是始皇帝還沒有做好準備就駕崩了。”

桑虞偷偷看了劉彥一眼,他可是知道劉彥在清除周邊威脅之後想要幹些什麽,其中就包括學習始皇帝的那些行為,也就是國內城池不再有城墻,也不再保留那些關隘。

“始皇帝是一位偉大的帝皇。”劉彥的聲線不見波瀾:“亦是一位高瞻遠矚的偉人,他只是太自信,也低估了那幫六國之人。”

真實而言,是有了幾代秦君和秦王打下來的底子,才有了始皇帝水到渠成的橫掃六合八荒,終止了諸夏長達數百年的離亂,但始皇帝並不是一個單獨只吃祖輩余萌的皇帝。始皇帝還做了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他不止是為了開疆辟土,還是因為清楚異族不滅諸夏不寧的道理。

至於六國殘余,當時是時隔數百年之後的再一次一統,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規則還存在,比如不絕人後嗣(單指王族)這一點,也就讓始皇帝在滅掉各國之後還允許列國王族祭祀先祖,所以不但將亡了國的那些王族好好養著,對一些王族血統淡薄的人也沒有趕盡殺絕,連帶一些各國的忠良之後的追殺也不是那麽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