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我來,我見,我發射

“方位,十刻度!”

“間距十三裏。”

“敵艦數量七!”

現在並沒有時鐘,海上難以辨認方向的前提下,劉彥是搞出十二大刻度,提供海軍通報發現目標的方位,也就是通常的幾點鐘方向。

船桅之上的瞭望手,他手持拉長的單筒望遠鏡,站得高看得又遠,沒有發現也就罷了,要不然觀察視野可達二三十裏以上。

海上能不能發現目標的因素挺多,波濤洶湧的大海,有些海浪可以卷起十數米,那就代表某個區域是凹陷下去數米。簡單一點的說,大海並不是一直處於平坦狀態,是會隨著海水的波濤而改變高低度。

不管是叫印度洋,或是厄立特裏亞海,還是漢人稱呼的阿三洋,該海域的海況在夏季時分,相比起太平洋和大西洋真的相對平靜一些,比該海域還更平靜的當屬地中海。

漢國海軍初到阿三洋,任何非己方的船只都屬於敵艦,得到通報的伏偉立刻下達備戰命令。

“敵艦只有七艘,可以相對抵近進行觀察。”梁敏作為大副還是能夠提出一些意見:“我們需要更為詳盡的情報。”

伏偉也是這個意思,他們的到來是為了摸清楚周邊的情況,未名勢力的船只一出現就是七艘,屬於商隊的機率無限降低,只有軍艦才會編隊航行,那就更有必要看看戰艦是什麽模樣。

“調整一下位置。”伏偉的知識庫並沒有季風的運用,但他至少知道風是從哪邊吹來,戰船該待在哪個方位更為有利:“迂回到風頭位置!”

艦隊長的命令會一層一層的傳達下去,戰船之間是用旗語來溝通,本艦則是利用通風管來吼著傳達。

伏偉的旗艦是一艘長達六十米、寬十六米、吃水深七米,分為五層結構的戰船,載重量為五百噸。它擁有四個船桅,艦首有兩架床弩,船舷兩側各有三架床弩,船尾依然兩架床弩,總裝備十四架床弩。

兩艘編隊戰船自然比不上旗艦,它們是一種長達四十五米、寬十三米、吃水深五米,分為四層結構的戰船,載重量三百六十噸,船桅只有三個,艦首和艦尾各自一架床弩,船舷兩側各自兩架床弩,總裝備六架床弩的戰船。

現在算航速比較麻煩,順風和逆風就是兩個樣子,依靠人力船槳的速度更不平均,總得來說最快航速可達八節左右。

在伏偉這個編隊發現笈多王朝戰船編隊之前,信息是處在不對稱階段,也就是漢國艦隊發現了笈多王朝的編隊,笈多王朝的編隊卻依然還沒有發現漢國的艦隊,那是漢國艦隊擁有望遠鏡,而笈多王朝的瞭望手還只能依靠自己的肉眼沒有輔助工具。

在進入待戰狀態後,戰艦上的各家床弩已經褪去遮蓋的布包,各種口令之下裝載弩箭。處於船艙的戰士也大多上了甲板,他們人手一部強弩,做好了裝箭工作就盤膝安靜坐著。

不用過多刻意地進行觀察,包括床弩和強弩裝載的都是帶著可燃物的箭鏃,畢竟目前所有的船只都是木材結構,不放火的用箭射來射去只能是殺傷人員而無法擊沉,想要將敵方戰船弄沉除了放火燒只能是展開接舷戰。

然而,接舷戰既然能殺到敵艦底層的通海閥位置,那就等於是可進行俘虜,還弄沉做什麽。

海上的交鋒耗費時間一般都比較長,經常需要一再進行迂回地搶占風勢有利方位,雙方在這個時候也會不斷拉近距離,可能會互相眼瞪眼上個大半天才會展開拼殺,甚至眼瞪眼了一整天都未必會發生交戰。

所以了,海上的交戰很少有一天就能決出勝負的戰例,兩支艦隊交鋒基本是按月來算,哪怕是正面決戰打完了,後續的追擊殲敵耗時數個月都是常見,還總能有漏網之魚。

“可以了。”伏偉還是第一次指揮編隊進行海上接戰,內心裏還是有很大的緊張感,放下手裏的望遠鏡,握了握手掌才下令:“向敵艦前進。”

在這個時候,以伏偉所在戰船為旗艦的三艘漢國編隊,已經搶占了有利風勢位置。他們是接近到敵方編隊到五(陸)裏左右,笈多王朝方面才有瞭望手察覺到。

笈多王朝肯定也有旗艦的存在,是以戰船掛上的風帆圖案來進行區分。

可以看得出來,笈多王朝七艘戰船中最大的是一艘長度二十來米、寬度四五米、吃水深未知,水平面上卻有兩層的戰船,余下的戰船顯得更小,怪異的是小小的戰船卻至少有四個船桅。

“看起來是一種扁長的款式。”伏偉已經發現敵艦比己方小很多,看那一杆杆伸出船體的船槳,瞧著很像是一條蜈蚣:“沒有發現船體之上安裝大型遠程攻擊器械?”

漢國的戰船是經過劉彥幹涉之後的一種變異船,船只從款式到結構大體傾向於公元十二三世紀,甚至是引進了一些現代才有的成熟理論,比如在大型遠程攻擊器械的布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