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該怎麽征服阿三(第2/3頁)

“他們的確是在沿海布置防線。”袁喬有做過情報整理,說道:“除卻克塔克不算,一些區域是屯駐重兵的同時構建工事,已知軍隊數量達到二十萬。”

到了現如今的階段,包括桓溫在內的一眾遠征軍將校已經不是對笈多王朝沒有認知,交戰過程中發現笈多海軍的確是作戰經驗豐富,還知道笈多王朝是該地區的霸主國,對於笈多王朝能夠武裝起百萬人也沒有什麽疑慮。

“他們的賤民與牲畜地位相同。”袁喬的意思是笈多高層沒將國內賤民當人:“阿三的賤民沒有經過什麽軍事化訓練,武裝起來只是數量多。”

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意思,阿三的賤民還真不被當成人看,他們的社會結構又決定賤民只有極少部分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絕大多數賤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漢國暫時沒搞清楚阿三的賤民既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該怎麽獲取生活物資,不過僅是知道阿三賤民不被當人看就足夠了,代表笈多王朝真不會在乎死多少賤民,他們要面對的是無窮無盡被武裝的賤民。

“阿三的精銳是刹帝利軍團。”袁喬多少是研究過阿三的種姓制度,已經搞明白是怎麽回事:“所謂的刹帝利就是武士,相當於我們上古先秦時代的專業武士。”

那麽說也沒有什麽錯誤,諸夏的上古先秦時期就是存在那麽一個階層,就是一輩子不勞動只鍛煉殺人技巧的武士。他們自己或是先祖建立戰功獲得土地賞賜,會擁有數量不等的奴隸作為勞動力,平時就是一再訓練,被召喚的時候自備武器加入國家軍隊,既是完成兵役,也是建立新的戰功延續家族昌盛。

其余人因為受限於知識的關系並不知道上古先秦的職業武士是怎麽回事,桓溫和李邁這種大家族出身的人卻是知道,他們得知笈多王朝有那麽一個階層之後,其實是沒少憂慮。

從小開始訓練武技,一輩子不參加勞動只鍛煉殺人技巧,有足夠資源還會學習“萬人敵”的知識,知道是怎麽回事的人絕對會對這一階層感到忌憚。

話說回來,諸夏文明是從征召平民走上戰場而使武士這一階層消失,可又出現了所謂的將門世家,等於是該階層從未真正的消失,只是走向更為高端的路線。

武士階層在諸夏文明中變成了將門體系,波斯文明其實也演化成類似於諸夏文明的將門體系,其它許多文明的武士階層卻是一直存在並延續下去,比如阿三文明的刹帝利,又比如羅馬的公民,至於倭人的武士階層也是一直延續下去。

根據桓溫所知,笈多王朝的刹帝利數量非常多,上一次笈多王朝出動四萬軍隊就有數千刹帝利。他是看過笈多的刹帝利在戰場上的表現,親眼見識到那些刹帝利至少是在殺人方面很擅長,暫時卻沒有看到刹帝利在指揮作戰上面有什麽建樹。

“除卻王族之外,他們的每一個種姓都有自己的地位和權利。”袁喬解釋了一下種姓制度中的四大等級,很確認地說:“每一個等級除了地位和權利之外,皆是有著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刹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刹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征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一眾將校聽上去是覺得很“高、大、上”,一個群體一輩子就專門學那些,只要不是笨得像豬必然是有所成。

現如今的諸夏文明還沒有“士、農、工、商”這個體系,他們聽了袁喬的講述,不少人覺得阿三的這種制度非常先進。

哪怕是桓溫,他也是在了解阿三的種姓制度後得出很多的結論,比如種姓制度下的阿三,國家必定是非常平穩,認為要是每個階層都能擔負起本階層的責任,國家不想強大都難。

其實不開玩笑的講,要是阿三的種姓制度沒有發展“歪”了,每一個階層都致力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統領國家走向的統治者雄才偉略,阿三的種姓制度還真的是有相當的優越性(沒反著說),就是制度很美好,執行制度的人卻是不咋樣。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制度由人建立也是由人執行,相同的一套制度在不同的人使用下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