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虎頭蛇尾?(第2/3頁)

源於保持縣中人口的需要,邊疆地方官的活並不好幹,時常需要走動到各個牧場與百姓互動就不說了,百姓有困難也要及早解決收攏人心,就是百姓要販售牧畜也要幫忙,要不然真無法讓那些隨時能跑的百姓將自己當成縣裏人。

趙方沒到西北當人地方官之前是怎麽樣很難說,謝艾看到的趙方要是脫下一身的官袍真看不出一個讀書人該有的風雅,要是趙方脫了官袍再往路邊那麽一蹲就是個十足的農人。

玉門縣的東南邊就是祁連山山脈,越過山脈就是一處盆地,再往西南就是高原。

西北的放牧群體向東南而去,是越過祁連山這一條山脈之後,位處高原之下的盆地處有一個面積非常大的湖泊(野莫)。那裏是河西走廊的一處歇腳地,不但有大湖泊還是水系縱橫地段,就是因為環境太好了也讓情況非常復雜,西北人自己會搶奪牧場,高原上的放牧部落和盆地的一些胡人(屬吐谷渾)也會過來,每年都要因為牧場的爭奪大肆流血。

漢國不禁人口流動,某些方面還稱得上鼓勵人口密集的地區向外疏導人口,就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是越來越密集,地廣人稀的區域依然沒什麽人願意主動遷徙過去。

對人口流動的不禁止讓各個地方的官府其實都相當的頭疼,不想人口流失的地方要盡心盡力留住百姓,想要吸引百姓遷徙過去的地方又會向中樞討要有利政策,可謂是各施手段和各顯神通了。

“本地百姓走了幾成?”

“這……該有三成左右。”

謝艾不由同情地看了趙方一眼,旱災又加上人口流失,考核的時候就有趙方難受了。

漢國是每年都會大略再普查人口,每三年又嚴格普查一次,對任何一個地方官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會那麽幹,自然是中樞需要對各地人口有監控,再來就是得到反饋數據向某些區域進行政策傾斜,比如哪個地方需要吸引人們遷徙過去,就要傾斜好的政策過去。很多人口密集的地方,是在律法允許的範圍之內幹一些增加百姓負擔的事,比如增加稅收。涉及到國家層面就沒有單純的好或是壞,還是出於實際需要。

“縣內基層足夠嗎?”

“足夠的。”

漢國有安排軍方退役將士充任地方的政策,就是再偏僻的地方也會安排人員下達基層來作為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國家每年能查閱人口,三年能大大地搞一次人口普查,就是仰仗於控制力下達基層,就是讓漢國的官方編制比之前的任何朝代都要多得多。

一個地方的基層多不多直接與控制地方得不得力掛鉤,就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並不是所有官方編制人員都能幹正事和好事,事情壞在編制人員手裏的也不會少。

漢國建國已經九年,由軍方退役成為地方編制人員的數量非常多,九年過去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這些在軍方服役過的基層人員全部有過集體生涯,長期處於軍法籠罩之下,紀律性方面自然是比普通人強非常多。雖然說軍方退役人員中不免出現害群之馬,總歸來說對國家的益處是多於壞處。

謝艾邊走邊看已經逐漸遠離縣城,即將抵達目的地時,襲殺卻是一直沒有出現。

趙方從跟著謝艾出縣城就一直感覺什麽地方不對勁,一直是到袁快出現,他從只言片語中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

“這麽說,他們放棄行動了?”

“侯爺,小人的兒子在他們手中,請侯爺救命啊!”

謝艾招來自己的侍衛低語吩咐了幾句。

侍衛也不知道是得到什麽命令,行禮之後就是快步離去。

“官上……”趙方既是後怕也是慶幸,不敢表示不滿,問道:“這是?”

漢國的地方官只有民政權,反正是管不到暴力機構,治地裏藏著歹人之類歸罪不到縣長身上,趙方才能知道情況之後那麽鎮定。

玉門縣的縣尉沒有在場,那就是趙方反應過來覺得不對勁的地方。事實上漢國的縣尉權力很大,監控地方的活就是由縣尉來幹,因此縣裏的暴力機構就是掌握在縣尉手中。縣尉從職責上面不需要對縣長(縣令)負責,是直屬郡尉。關系好又沒涉及到保密倒是能告之縣長(縣令),顯然的是玉門縣的縣尉沒將今天的事情通知趙方。

張耽那夥人很是小心謹慎,發覺事不可為一點拖泥帶水都沒有就放棄行動。他與裴恒分別再聚首,不超過一個小時就再次分別,僅是帶著鐵杆心腹進行轉移,壓根就沒有通知其余人。

很快,謝艾這邊得到了消息反饋,襲殺沒有發生是張耽和裴恒不見了之後,那批人疑神疑鬼……也真的是有人心裏有鬼,一番爭吵下來,心裏有鬼的人露出馬腳,內訌就毫無意外地爆發。結果是暗地投靠了官府的人被全滅,內訌中得勝的亂黨找不到張耽和裴恒也就放棄襲殺分散逃亡,李匡正親自指揮進行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