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漢家兒郎千千萬(第2/3頁)

按修建時間來算,還有更早修建的一處長城,就是西涼邊境修建的那個長城,卻是從休屠澤向參街谷附近。這一條長城的長度最短。

不獨先秦各國愛修長城,其實都是出自防禦需要才會修建,西漢連續在西北修建三道長城,足以說明每一個時間段都應對著不同的威脅。而西北的這些長城,到後面重要性是一再降低,不說到了兩千年之後,就是到元朔九年也只能是看到一些殘垣和基座,是看不到成規模的城墻段了。

對了,就是到兩千年之後,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其實也不是秦長城,實際上是明清後面修建的長城。在明清之前,歷朝歷代修建長城是采取夯土方式,真不是使用磚石。

陽關只是單獨的一處關隘,絕不是從西漢保存到現在,卻是張氏涼國修建,采取的依然是夯土方式。

張氏涼國不但重新修建了陽關,也對玉門關包括原有的長城段進行修復,就是張氏涼國的人力物力不比西漢,長城的修復是從玉門關到冥澤。耗費人力物力去建造和修復關隘、長城,目的當然是出於需要,也就是針對西域敵對勢力。

冉閔早就知道遙遠的西北有兩處軍事重鎮和長城段,卻是第一次過來。他一路之上走過了草原和戈壁,一夥人顯得極度風塵仆仆,靠近陽關之前就能遠遠地看到一大片的營區。

匯聚在陽關的人已經多達十七萬,除開原有的一萬駐軍以及李匡帶來的五千將士,剩下的都是參與進軍西域的人。駐軍有自己的駐區,李匡帶來的將士則是和有志建功立業的人混合駐紮。

“人多是多,有多少能用的?”冉閔見到前來迎接的謝艾壓根就沒寒暄,問出關鍵又得到答案,撫慰胡須笑道:“還是很有血性的嘛。”

謝艾與冉閔接觸的次數並不多,對冉閔的個性卻是多少有些了解,不等冉閔發問,就用最簡潔的語言將情況說了一遍。

要說血性,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只是有些民族更軟弱一些,有些民族不知道不被滅就不看情況的懟,那是本身歷史所帶來的背景不同,也就讓每個民族在遭遇艱難時采取不同的應對。

人有多少勇氣,遇到難事時會爆發出多大的抗爭意志,其實先輩曾經做過什麽事情很關鍵,歷史上沒有過英雄的民族沒有榜樣,歷史上有過英雄甚至有很多英雄的民族則會效仿榜樣。這個就是為什麽每個國家或民族有沒有歷史的重要性,無非就是先輩鞭策後輩遭遇艱難該采取什麽應對。

諸夏並不缺乏能夠成為榜樣的歷史,每個區域又會因為自己生活的環境,讓各個區域的人在面臨艱難時能爆發出多少力量,通常生活越是優異的人就越惜命,生活環境艱難的人則是更有韌性。

西北人絕對不缺乏血性,就是很多時候血性是用在不恰當的地方,比如東漢末年西涼軍,又比如南宋時期的西夏,但是在絕大多數時候西北人的血性是作為民族抗爭的底蘊,與其余區域的同胞共同在艱難時刻為保家衛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大漢如煌煌烈日,冥頑不靈終究是少數。”謝艾意有所指:“今上聖明,有雄心壯志,天下何人不從?”

冉閔並不是傻,他就是性格方面比較直,聽出了謝艾話中的意思,卻是撇著嘴近乎於訓斥地說:“汝為今上之臣,國之禦史中丞,凡事當不負今上厚望,以權責為重。”

說到底,還是冉閔覺得謝艾辦事不利索,特殊時刻許多事哪講究那麽多,沒什麽是殺人解決不了的事情,沒解決就一定是殺的人不夠多。

李匡不得不站出來,恭敬行禮之後,說道:“將軍,且先入營?”

冉閔這才將目光看向李匡,像是審視一般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沒開口說什麽,邁步就走。

“家上之言並無它意。”劉猗又像往常那樣為冉閔“擦屁股”,略略歉意地對謝艾說:“新亭侯還請不要往心裏去。”

謝艾卻是露出愧疚神色,低語道:“艾顧忌鄉黨,卻是多有瀆職之處。”

“當為人子,何人不如此。”劉猗非常的通情達理,笑道:“若非如此,今上何必遣新亭侯前來西北?”

在很多朝代,對家鄉人講情面是一種上上下下都認可的美德,就算是皇帝知道某個臣子偏袒了家鄉,該怎麽處理的時候是會怎麽處理,可是在感官上卻會很喜歡,往往是會從輕處理,更可能在隨後就會重用。

很明白的事情,要是連家鄉人都能冷酷無情,誰還指望某個誰會感念恩情,不懂恩情的人誰見了都會害怕。所以說鐵面無私什麽的聽著挺好,可是上到皇帝下到同僚都親近不起來,也就只有注定難有什麽關系的百姓會覺得好。

謝艾自然知道是怎麽回事,可既然後面冉閔受命來了,說明他真的是將事情辦砸,要不然就不用冉閔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