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後悔莫及(第2/3頁)

別忘記西北的幹旱已經是既定事實,北疆的全面幹旱也已經出現端倪,沒人知道劉彥是怎麽事先預知到會爆發幹旱,元朔六年他第一次提起中原會爆發幹旱期間,當時很多人是訝異之外又覺得困惑。

元朔六年那階段,漢國都還沒有消滅東晉小朝廷,對於當時的司州和並州也沒有光復。那個時候劉彥就提到會出現幹旱,要不是他表現出足夠多的神秘,那就不是訝異和困惑,該是認為精神有病。

三年過去了,劉彥的預言得到證實,不知道有多少人後悔為什麽要擴張那麽快,應該是等著幹旱爆發之後再行動,漢國就能以救世主的角色出現,幹旱發生的那些國家也必然會被唾棄。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尤其劉彥是一點都不覺得後悔。他當然知道拖延有好處,可是漢人的數量已經足夠少了,是帶著能保住一個是一個的想法,才沒有利用天災。

那並不是劉彥聖母,是他的野心決定了行事作為。

什麽都需要人的時代,要真的等天災發生再擴張,天災外加人禍之下,還能剩下多少人?

目前漢國有一千七百多萬的人口,這麽一點人連本土都填不滿,許多想做的事情也做不了。要是等天災再出兵,漢國目前絕對不會有一千七百萬人,最多也就一千萬出頭的樣子。

朝議結束,劉彥回到後殿小憩,沒有多久崔宗稟告說,丞相紀昌和禦使大夫桑虞求見。

劉彥知道會有人來求見,比較意外的是只來了紀昌和桑虞。

“陛下。”

紀昌和桑虞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被安排座位後,兩人並沒有立刻出聲。他們對劉彥會在後殿等待其實也不感到意外,相反是覺得理所當然。

“陛下。”桑虞站起來行禮,說道:“天降災難是為不幸,野心之輩蠱惑百姓。臣以為應當大索!”

劉彥點點頭卻是沒有說話。

所謂的野心之輩並不算少,各國被滅之後的余孽,因為漢國各種政策利益受損的群體。尤其是那些世家和豪族,他們因為國家控制土地,又有解放奴隸那件事,對漢國憤恨是必然的。

不懂得隱藏憤恨的大部分人,是被桓溫和冉閔先後舉起屠刀一屠再屠。桓溫對南方世家和豪族的高壓之下,該被滅的就沒幸存,更多是躲了起來。冉閔在北方的殺戮則是比較針對羯族,對一些世家和豪強則是相對溫和,留下的後患並不少。

當然了,有利益受損的群體,那必然會出現受益群體,比如被解放的那些奴隸,又比如空出更多田畝可以租賃的百姓,受益最大的卻是國家,連帶體制內的一些人也跟著咬了一些肉。

“禦使大夫可前往南方。”劉彥是在關門放桑虞,微笑說:“卻要掌握尺度。”

桑虞的立場就是打壓南方,出事了是死命地打壓,沒出事也會找理由打壓一番,那是他作為北方派系領袖之一必然會幹的事情。

“南方有卿,北方有言之。”劉彥很注意桑虞的情緒變化,卻是沒有明顯發現。他含笑說:“寡人會命言之巡視北方各境。”

言之就是呂議,他是南方派系的領袖之一。

漢國南北派系的矛盾是一開始就有的,劉彥沒有杜絕派系的存在,也從沒有想過要全部一竿子打死。他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壓根就杜絕不了,是讓他們互相去爭鬥,保持平衡的同時,不讓他們影響到國家決策。

南北派系互相打壓,一人去南,一人去北,他們就不會將事情做得太絕,至少不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去處理誰,卻能達到對國家有利,劉彥的作為說白了就是一種帝王術,而他作為一個穿越的現代人也壓根不需要特意去學,讀的書裏面有太多這樣的知識,就算只是看連續劇或電影也能看到。

“陛下聖明。”桑虞像是一點抗拒都沒有,拍了一句馬屁,才接著說:“此番南下,臣想往中南半島一行。陛下聖裁之。”

劉彥可以馬上給出回復,卻是看向紀昌。

“臣聞彼地多有不法,又有勾結異邦之作為。”紀昌顯然是同意的。他一直也反對中南半島自治,認為應該是歸屬中樞,就說:“不臣之臣,理當處置。”

漢國占領中南半島的時間不長,劉彥開了這個口子卻是讓某些人陷入狂歡。他雖然沒有做裂土封賞社稷的事,可是有實力、有膽子、有魄力去開發中南半島的各家族,占塊地就能作威作福,幾乎與自己的封國無異。

劉彥開放中南半島讓那些人撒歡,本來就沒有多麽奢望那些家夥能做什麽道德君子,要是對當地土著講法律才是迂腐,殖民就該有殖民的樣子,卻是無法容忍有人不經中樞許可溝通外邦。

“中國之法只對中國之民。”劉彥深深看著桑虞,說道:“非寡人之民,不受漢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