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醜惡卻真實(第2/3頁)

張忠知道啊,甚至能夠猜想遊徼、有秩、嗇夫必然是行動了起來,他們可不是本地人,是從軍中退役被安排鄉裏公職,與鄉民沒什麽鄉情不會隱瞞也沒可能與將要生亂的鄉民勾結。可就算是官府解決了目前的事,哪怕是張忠一家在這件事情裏沒有什麽錯,日後肯定也是要被孤立。

少數人哪怕是正確,可面對錯誤的大多數人,對的也是錯的。

張忠都能猜到日後的情況,今天來圍宅子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哪怕知道自己做錯事,問題是別奢望他們會對張忠一家子有什麽歉意或愧疚,他們會因為自己的錯去怨恨,可能沒敢對張忠一家子怎麽樣,但是孤立張忠一家子是必然的。

一家子在鄉裏被孤立,就是到現代都會舉步維艱,目前的社會環境被孤立會更嚴重。

正是太清楚會怎麽樣,張忠明知道稍微抵抗一下,等官府的人過來事情就能得到解決,他還是願意出一些糧食。

一聽到官府會有行動,二三子就下意識縮了縮身軀。他們當然怕官府,要不才不會入宅子講道理,就該是直接破家而入。

事實上要不是張有帶的頭,原鄉民就算是有想法也得是真的撐不住了才向對張忠家下手,原因當然是攝於官府的高效率。既然有張忠的伯耶帶頭,事情怎麽也能有個說法,一旦官府真的有所行動,或許可以僥幸地推脫為家內事。

沒錯了,大多數人是帶著僥幸的心理,以為幹的人多了,官府會因為人多而不處理,最重要的卻是張有帶頭,他們覺得就算官府要處理,處理的也是張有。

原本外面有喧嘩聲,然而喧嘩聲卻是不知道在什麽時候靜了下來。

張邊這個少年郎察覺到外面的情況,喊道:“定是官府來人了!”

“就算官府來了人,又如何?”張有理直氣壯地說:“我等只是前來,一未有傷人之舉,二並無不請而入。便是商談未果,並未觸犯律法。”

另外兩人一聽,還真的就是那麽回事。

漢國繼承了先漢的大部分規則,首先聚眾只要不持兵器就不算犯法,那麽不管是聚集多少人,只要沒有鬥毆,或是誰毛病了喊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官府頂多就是勸離,壓根就無法根據法律抓人。

屋內是什麽情況暫且不提,周謙這個遊徼是最先發現原鄉異常的人,他招呼同僚監控的同時,是去到縣裏進行匯報。

因為發生天災,再則是西北在漢國的特殊情況,各郡縣一直是保持警惕。

前一段時間有前朝余孽興風作浪,各郡縣也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正是最有戰鬥力的時候,令居的縣長得到匯報立刻就有了行動。

田雖也不是第一次接到類似的匯報,在周謙之前,治下不少地方都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甚至還有更激烈的,比如有富裕之家真的被破家搶劫。

管轄治下發生民亂,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的民亂,對於一縣最高長官來說就是汙點,肯定是氣得不行,要是田雖有權利的話,都恨不得將那些亂民全殺了,但真的爆發民亂之後只能是交給軍方,民政系統幹的是一些善後的事情。

周謙從縣裏帶回的是十一個(郡)縣兵,他當然不是主事人,那個什長才是真正的主事人。

他們一行十二人來到原鄉並沒有直奔張宅,是與負責監視的同僚先見面,了解事態的發展。得知鄉民只是圍著張宅,沒有發生更激烈的事情,眾人商議了一下,認為鄉民暫時沒有那麽大的膽子敢作亂,卻也要及時行動起來,不能放任。

郡縣兵是廣武郡首府指派給令居縣,攏共有一千五百人。郡縣兵的構成比較復雜,來自除西北地之外的其他區域,那是要保證他們需要舉起兵器的時候,不會顧及鄉情不敢下手,避免被亂民中的親人一喊話跟著作亂。

事實證明哪怕是西北的人對漢國沒有太大的歸屬感,可是他們面對軍隊的時候還是會被震懾,周謙以及十一名全副武裝的郡縣兵一出現,老老少少的第一反應就是從吵雜中安靜下來。

周謙是本地的遊徼,雖然不是本地人,該認識的人卻是認識不少。他及時喊話,先控制住場面,又表明只要眾人不違法,不會被處置。

在張忠以及張有等人一起出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周謙站在高處講話,周邊有十來個全副武裝的郡縣兵在警戒。

“青壯往陽關而去,報名即可獲取十石之糧,若有斬獲可算軍功。”周謙不是第一次宣傳這事了,原鄉也是有青壯去往陽關準備出西域,就是人太少。他喊了幾人的名字,大聲問:“是否如此?”

被喊到名字的人,在場的就出來作證,做完證還會再加上一句:“俺不是來鬧事的,就是跟著瞅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