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人有區域之分(第2/3頁)

余沃旁觀之下覺得很有趣,對於這麽一個年輕少年郎卻能想明白至關重要的事情並沒有覺得什麽意外。

漢國的社會現狀就是這個樣子,除非是傻子不然就沒人拒絕服兵役,哪怕僅是徭役期間的郡縣兵也有諸多好處,分田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履行郡縣兵服役期間必然受到官府更多照顧,鄉裏人誰都會高看一眼。再來是自己要是能入常備軍就算是改變人生,要是立功獲爵立刻就能成為人生贏家。

張邊是在四天後走出家門,前往縣裏報備成為一名郡縣兵。他在縣裏經過一個月短暫的訓練,被分配到滎陽郡的滎陽服役。

行軍途中,張邊看到的火熱建設的一幕幕,才知道國家正在建設一條橫跨西北與南邊的國道。

“各郡縣踴躍參與建設,吃喝有公家,亦有工錢可拿。”張邊一想到家鄉是另外一個景象就泛起種種的惡心:“我等家鄉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同從令居要往滎陽服役的有二十六人,有各自的原因,不缺少與張邊心思相似的人,又大多是出自富裕之家。

有共同遭遇和理想相似的人很容易就能成為朋友,張邊服役之後交到最好的朋友來自連鄉,聽到了連鄉的很多改變。

張慶聽說了原鄉的事情,對張邊能主動尋求出路很是欣賞。

西北姓張的人很多,一般姓張的家庭狀況會稍微好一些,那是西北曾經的統治者是張氏,割據政權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權穩固,對和自己姓氏相同的人基本會采取優待,有了優待自然是能得到更多的便利,也就讓一些人改了原本的姓氏。

“天子對天災早有預言,除西北之地皆是深信不疑,皆早早展開自救,獨西北受余孽蠱惑。”張慶的屁股現在坐得很正,那是他們家裏出了一名常備軍的戰兵。他恨恨地說:“余孽之禍,荼毒鄉親,當殺!”

別小看家裏有人被選為常備軍戰兵,那是整個家庭算作軍屬,能夠得到更多的優待,同時社會地位也是拔高。最能體現的就是,鄉中那些從軍隊退伍下來的公職人員立刻就當做自己人,別說是平時的善待,就是遇到事情了解決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劉彥預言天災的事是最近才被廣泛討論,不過早在數年之前的確有過提醒,只是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

近期關於劉彥早有預言會爆發幹旱的事情重新被反復提到,與過去沒人重視相比,西北的的確確是爆發旱災,那麽關於北疆和中原會爆發旱災就令人不得不信。

諸夏的文化屬於泛信仰類型,就是只要是神明就會相信,但卻會因為祈禱沒有得到回應又立刻不當回事,一旦某次祈禱靈驗,下一次祈禱又沒靈驗,就又會從相信轉為不信。

只有在一件事情上諸夏一直保持著連貫,那就是對祖宗的信仰和對天子的期許方面。諸夏由人成神的例子有太多,大神基本上就是對民族有過貢獻的人,地方上更是有著諸多的山河之神,比如灌口二郎神就是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

在諸夏很多時候是將天子當成神在對待,不全是因為權力的威懾,和歷代統治者的不斷加強有關。

天子平時就是一個口含天憲的天之子,從不會輕易提起什麽神神叨叨的事情,可一旦慎重其事地提出來,基本上就是拿自己的統治穩固在做賭注。

張邊等人從令居往東,經過長安的時候有稍作停留,他們進入的長安正處於一種狂熱氛圍之中,本身自然是被影響到。

思想是很奇妙的東西,反感的時候就會對一切不願意相信的事情嗤之以鼻和無限排斥,可一旦反轉過來又會對原先排斥的事情心懷篤定。

“天子恩澤廣布。”張慶指向那些幹活幹得火熱朝天的人群,說道:“願從之人無憂。”

張邊贊同地點頭,他的確是能看到太多的例子,願意出門尋找出路的人,就算不是服徭役,也可以去打工,真的比留在家鄉等死要強。

他們是西北人,在家鄉看到太多負面的事情,一片死氣沉沉的同時,天災之下什麽醜惡都能爆發出來。一出西北卻是看到欣欣向榮的另一面,不會有太復雜的想法,是會下意識地認為是西北自棄,要是像其它地方的人配合國家政策,就算是災年也有自救的辦法,真不用對鄉裏鄉親下手。

經過一個月的行軍,他們抵達了滎陽,與其余地方過來的人會合,成為一支五百人的郡縣兵編制。

稍微接觸下來,張邊明顯地發現來自其余地方的人對出身西北的自己有排斥,其余人中也就張慶可以交到其它區域的朋友。

“因為我兄長在軍中服役。”張慶有自得,更多的是郁悶:“如此方被接納。”

要是不出西北,張慶真不知道西北人在其它區域人眼中是什麽樣子,從他們的一些言論中,西北儼然就是一個不服王化的刁民之地。他就是想反駁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誰讓西北懷念張氏統治的人真的不少,再來是近期西北不斷出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