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2/3頁)

阿三這邊的大象體積其實還算小了,基本上也是只依靠在大象耳朵穿孔弄上控制的繩子,駕馭者驅趕大象進行沖撞或是踐踏。

曾經的迦太基,他們的大象體積就非常龐大,根據羅馬的一些史料記載,迦太基巔峰時期的大象足有五六米之高,甚至還有七米高的大象,裝上籃子之後除了駕馭者還可以搭載六七名弓兵。

相對比的是,阿三這邊的大象普遍是在三米左右的高度,少數能達到四米,極個別能達到五米,真沒法和一樣是玩象兵的迦太基相比。

桓溫知道大象怕火是從隨軍的羅馬人那裏得知,還知道了大象體型雖然龐大卻膽子很小的情報。

羅馬現在已經沒有象兵部隊,不是說他們的領地內沒有,也不是缺少馴服大象的手段(仆從),是大象本身是一種嬌貴的動物,分裂之中又陷入財政陷入困難期的羅馬,三方無論誰都養不起龐大的象兵部隊,象兵部隊的數量少了又起不到什麽關鍵效果。

“以地緣政治來講,我們與波斯人的同盟注定會破裂,差別是我們什麽時候擴張到他們的邊境。”桓溫對於遠征波斯還是相當有興趣的:“他們也知道這一點。”

波斯薩珊怎麽也是一個帝國,不會像是一些小國只考慮現在不思考未來。他們與漢國一塊對付笈多王朝,為的就是斬斷笈多王朝對羅馬的遠程“補血”。在同盟的過程中,波斯薩珊以自己的政治聲望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等幾個國家拉進同盟,往惡意的方向思考的話,是見不得漢國獨吞攻下笈多王朝的好處。

兩薩特拉普和伐迦陀迦與笈多王朝都有陸上的邊境相連,與漢國這種需要跨海數萬裏運兵來戰的國家相比,占的便宜不會只是一點半點,不說是財富掠奪,占下多少土地也能最大程度地消化。

“波斯人很聰明。”袁喬已經可以預料到一點:“一旦笈多覆滅,大漢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必然是會出現糾紛。”

在開戰之前,波斯薩珊已經嚴正聲明不會占領哪怕一寸的笈多國土,他們給出的建議是除了波斯薩珊之外,同盟陣營的國家戰時攻占多少,那些土地就算是占領國所有。

漢國這邊不是沒看透,可看透了依然沒有給出反應。波斯人想讓漢國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產生沖突,其實是正中漢國的下懷,漢軍過來阿三大陸可不是一個笈多王朝就能滿足胃口,以其後面再去找開戰的借口,不如順水推舟。

“溫很想看一看,到時候波斯人會有什麽選擇。”桓溫壓根不在乎有多少敵人,能建功立業的戰爭越多就越高興:“要是他們選擇扶持那兩個小國,大漢完全能夠幫助大秦人。”

袁喬與很多同僚的看法其實一致,真要讓漢國選擇一個長期盟友的話,已知世界中還真沒有比羅馬更合適的對象了。

那是兩國所處位置本身決定了的事情,漢國在東方,羅馬在西方,兩國同樣是控制著陸地到大洋的所有土地,中間卻是一片廣袤到誇張的大陸,沒有太大利益沖突的同時,兩邊結成盟友向中間擴張,不是很好的選擇嗎?

與羅馬結盟的觀點早就有人向劉彥提過,支撐點就是上面那個,存在疑慮的是羅馬自行分裂,真要商談結盟得是等羅馬重新統一之後。

當然了,漢國與羅馬真要是結盟的話,盟友關系只會維持到兩國的邊境相接,中間可能會和平相處那麽幾年,隨後就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曠世戰爭爆發,決勝出世界島的唯一主人。

“我們估計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桓溫有著很明顯的失落,不過很快又振作精神:“我們這一代能為後來人打下基礎,也算是生逢其時。”

袁喬沒有想那麽遠,精力是放在當前的戰爭。他停下交談走到一側觀看近幾天沒來得及看的情報,著重注意笈多王朝西部的戰爭態勢。

“與笈多西部邊界相連的兩薩特拉普和伐迦陀迦,他們皆是能出兵十數萬的大國。”袁喬一邊觀看情報,一邊說:“他們已經按照約定開始進攻笈多。”

桓溫早就看過那些情報,要不也不會有上面的一些談話。

伐迦陀迦長期與笈多王朝有邊境摩擦,平時兩國都在邊界屯有大軍。伐迦陀迦對笈多王朝的進攻不但要面對笈多王朝的大軍,還要一處又一處工事地打過去。

兩薩特拉普之前與笈多王朝的關系還算可以,某種程度來講算是友好,不過這一次兩薩特拉普可沒在意什麽交情。恰恰是兩國之前的關系不緊張,導致笈多王朝僅是在邊境布置少量駐軍,等待兩薩特拉普突然翻臉不認人,盡管笈多王朝是有事先察覺,可笈多王朝想要調動軍隊布防無論再怎麽快都會顯得倉促,兩薩特拉普又是以騎兵作為先發,短短十來天就侵襲到笈多王朝國境百裏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