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還真有陰謀

或許應該感慨一句,真不愧是一脈相稱的人種,阿三從來就是小事精精計較,遇到大事了反應幅度卻是遲鈍到驚人。

阿三的歷史上真不缺被人打到家門口還沒討論出該怎麽應對的例子,已經發生最為出名的那一次就是,月氏人都已經殺進了國境他們還沒決定到底是反抗還是不反抗,後面是根本不用下決定的淪陷了。

“阿三那邊一整天只是分段固守營寨?”桓溫臉上的困惑絕對不是假裝的:“沒有出營反擊,更沒有從後方調動兵力?”

袁喬也是滿心的迷惑,絕對想不到阿三是沒爭論出結果,往謹慎的方向思考:“他們應該是對自己很有信心吧?”

今天的戰報已經匯集上來。

粗算是消滅了將近兩萬的阿三,有個十之七八都是被遠程射死,剩下的才是肉搏戰中消滅(俘虜)。

攻占的大小營區有十四個,只在一個營區爭奪中遇到了堅決的抵抗,其余都是阿三主動撤退讓出來。

“將軍請看輿圖。”袁喬走到戰場態勢圖邊上:“現在的戰線是犬牙交錯的姿態。最深入的區域已經向前三裏,形成了一個突出部。”

桓溫看那張圖已經看了無數遍,代表漢軍的顏色侵入了阿三的營區,又畫著當前漢軍鞏固的戰線和阿三退卻布防的戰線。

現在的情況是,漢軍與阿三的交戰場地就是營區。

由於阿三在建造營地的時候根本不講究,亂七八糟的帳篷、窩棚、倉庫等等建築和雜物讓交戰區的地形變得非常復雜,交戰的時候也沒可能去進行清除,戰爭壓根就成了另類的巷戰。

“一整片是連在一起的。”袁喬已經介紹過地形的復雜程度,略略有些擔憂地問:“他們是不是故意在示弱,誘使我們進入復雜地形交戰?”

不是沒道理的猜測,漢軍在野外步陣而戰很拿手,阿三除開少數的精銳根本擺不出軍陣,那麽讓戰爭變成在難以擺列陣型的地形中交戰,怎麽看都是對阿三有利。

“彥叔,其實某一直在困惑一點……”桓溫摸著下巴的胡須一臉的不明所以:“我們自登陸阿三大陸,不管是在與吉塔拿多交戰,還是與笈多王朝交戰,他們很少據城而守,為什麽皆是選擇大軍出城野戰?”

袁喬之前真沒有想過這個,被一問直接就愣住了。

仔細地回想一下,漢軍登陸阿三大陸之後,發生的城池攻堅戰屈指可數,一般是因為漢軍的進軍速度著實太快才會發生,要不然阿三的軍隊都是窺探到漢軍的存在,要麽幹脆就是溜了,要麽就是聚攏了大軍野外駐營固守或是撲上來交戰。

“另有一個……”桓溫走到繪畫大範圍的山川輿圖邊上,拍了拍牛皮材料的山川輿圖:“縱觀方圓千裏,某竟是找不到一處可稱之為險關的關隘。”

對於這個袁喬倒是早有研究,只是他也說不清楚阿三為什麽不選擇地勢險要的重地建立關隘。

阿三大陸的面積自然是比諸夏那邊小,總體來說比諸夏那邊的地理環境也優良許多,例如平原的面積遠遠多於諸夏,但是不代表阿三大陸這邊沒有山脈。

有山脈就會包夾起來的谷地,很多時候遇到山脈不是想繞路就能繞路,有天然的過道自然極好,沒有就要開掘出過道來,一般在這種地方就被視作險要之地,修上一座關隘,哪怕是再簡陋的關隘也有著非比尋常的軍事價值。

甚至都不需要有什麽山脈,例如在四通發達的通道交匯處建造一座城池,只要城內的守軍足夠多也是一座軍事重鎮。它的存在價值就在於交通的發達和便利,想攻下來又因為城防堅固和守軍眾多難以攻克。只要能守下來沒有敵軍敢於無視它的越過,要不然進攻一方被斷後路是輕的,補給線該是怎麽個維持法?

兩人就阿三為什麽不據城而守討論了很久,因為不了解阿三的思維和民族文化,自然是找不到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桓溫和袁喬不了解阿三的思維和文化才會想不出來,就好像是漢人跟羅馬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一樣,一些羅馬人看來很正常的事情在漢人看來卻接受不了。

阿三不是不守城,其實是並非所有城都值得去守。

例如城內沒多少達官貴人或特產,全是特麽的賤民,難道高貴的士兵要為了保護賤民去流血?

再例如城墻只有三米高還不厚,類似的城該怎麽守?

大體來說,阿三的軍事歷史裏真的很少發生守城戰,決出一場戰爭的勝敗都是看野戰的勝負,相比起城池攻防戰他們更擅長的是野戰,尤其是森林戰和山地戰。

“不發射火彈,是咱們沒想當決戰打。”桓溫不會只滿足於只消滅三十萬敵軍:“這裏是一個很好的戰場,打完之後或許可以進行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