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皆大歡喜(第2/3頁)

在正殿之內的人,每一顆腦袋裏面就有自己的思想,不管他們之前想幹什麽或是幹了什麽,能夠在正殿之內有一席之地,足以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誤。

又是一聲鐘鳴,劉彥孤身一人從後殿走了出來,安坐在寶座之上才對著下方的崔宗點了點頭。

那個點頭的動作並不是在致意,是指示有什麽事情可以開始辦了。

劉彥開創的帝國與西漢其實是有一個相似的地方,不是其它的什麽事,是國家核心正殿竟然不禁止聊天。

西漢的開創者劉邦其實很討厭一幫臣子在這麽一個場合還大聲“嘩嘩”,有時候不止是會“嘩嘩”,有口角直接打起來都是常事,更是不止一次演變成為群毆。

劉邦想要制止,可是他很清楚制止會發生什麽事,說不定會有哪個腦子有毛病的跳出來,說一句“你老劉家的江山是俺幫忙打下來的,嘩嘩兩聲又咋地了”。而這個的確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後面,是有個叫叔孫通的人站出來,可算是解了劉邦的尷尬,草創的班子可算是走向了正規,尤其是那些異姓諸侯王被一個接著一個弄死,一些炸刺的人也被殺雞儆猴,朝堂總算是有了規矩。

劉彥其實也是草創,不是什麽有底蘊的貴族,一開始的規矩就是那個樣,到現在該是什麽模樣還是什麽模樣。

漢初有叔孫通,到了劉彥這會可不止有一個人想做叔孫通第二,好使朝堂有個朝堂該有的肅穆模樣,關鍵是劉彥的心思暫時不在這裏,真想讓眾臣閉嘴也就是一聲鐘鳴的事兒。

得到示意的崔宗向前走了兩步,他是在眾臣的矚目下從寬袖裏面掏出一個卷軸。

知曉自己會得到什麽賞賜的人僅是少數,大多數人知道自己會晉爵,可是晉爵到什麽程度就不清楚了。

到了誰都期盼的環節,任何人都是屏住呼吸等待收獲果實。

“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雲‘九變復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崔氏婉貌和德嘉,生皇子慎。有司奏崔氏婉宜奉宗廟,為天下母。”

崔婉之前是王後的身份,直接晉皇後大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沒人覺得有什麽意外。

封賞以冊封皇後為開端也是流程的規範,崔宗在念的時候,崔婉已經盛裝從後殿出來跪地聽旨,謝恩之後安坐皇後寶座,就此以皇後的身份母儀天下。

崔宗將目光看向徐正,從旁邊的侍者擡起的案中拿起另一個卷軸。

其實就是聖旨,用帛而制成,顏色不為明黃,是褐黃色。上面沒有什麽龍形的圖案,有的只是一些看去很復雜的章紋,背面更沒有書寫“聖旨”二字。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賴師武臣力;及海宇寧謐,振旅班師,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優遊頤養,賞延奕世,寵固河山,甚盛典也!徐氏正篤忠貞,克攄猷略,宣勞戮力,鎮守巖疆,釋朕之憂,厥功懋焉!徐氏正……”

徐正被念道名字的時候就已經走出班列,以大禮而向寶座跪拜,俯首聽賞。

漢家制度,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唯此為異也。

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

詔書者,詔,告也,其文曰告某官雲,如故事。

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它皆仿此。

說白了,不每一份聖旨都是“詔”,不同的用字有不同的用意,像是封賞功臣就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要不就成了“啊,俺跟你說啊,你的事是這樣,然後這樣,最後就這樣了”。

封爵用“制”,就是以皇帝的身份在制度框架內來下達命令,後面還會有其它的程序,比如“制”是用來確認,會有“敕”來進行賞格,最後才是用“詔”來向天下人公布。

無論是封賞爵位還是官職,真就不是一封聖旨就算完事,得是程序正確又留有副本封藏禁宮,才算是完整的步驟,少了任何一個步驟都屬於“假旨”。

像是漢景帝給竇嬰留了遺詔,這個“遺詔”就是屬於不在程序內的玩意,說不在程序是沒有走完程序,後面就因為這麽一個不會被承認的遺詔,竇嬰被處死了。

天子賞賜的時候,自然不會每一個程序的“旨”都會念上一遍,不過進行一定範圍內的公示還是必要程序,代表步驟完整。

然後“敕”的那一封聖旨是給被封賞者,那一道“制”的聖旨是封存禁宮,那一個“詔”的聖旨則是傳達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