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浩瀚的事業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競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不是簡單地概括到智慧生物,其實萬物都是在競爭之中延續。

像是一些植物,它們想要獲取更多的資源,必然回去汲取更多的水份以及土壤養份,用占有更多資源的方式滅絕周邊不同的植物。

像是動物,生物鏈的競爭在人類沒有產生文明之前就已經恒古存在。在動物的競爭之中從來都不是越兇猛就越有生存權利,是哪一種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族群新生代繁衍能力,決定了自己的種群能不能存在下去。

不管是什麽生物,總要有足夠數量的新生代才有未來,對於植物來說土壤就是繁衍後代的基礎條件,對於動物來講則是相對復雜一些。

動物想要繁衍後代的第一個需要就是足夠多的食物,那麽狩獵區的大與小就注定了獲取食物的領域多寡。而這個是動物最基礎的生存根本。

人遠要比其它生物復雜上太多,既需要資源也需要土壤,廣泛意義上來講就是擁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從大自然獲取生存空間上面的資源,或是在生存空間上進行創造,保證有足夠的物資來延續種群的存在或是壯大。

從遠古時代開始一直到人類一直存在的紀元,時時刻刻都是為了資源而在產生競爭,那麽必然是會發生激戰。

人類之間的競爭其實沒有其它生物那麽殘酷,例如不同植物因為生物繁衍隔絕的關系,不同植物之間根本無法產生後代,植物之間的競爭就是以滅絕對方的方式來作為取得生存下去的空間。

不同人種之間互相交配能產生後代,原始人爆發戰爭到了某一個階段不再只是單純為了地盤,演變成為掠奪對方族群的女性,使本族群擁有更多的女性。說白了就是對“子宮”的掠奪。

等待真正意義上的“文明”出現之後,對“子宮”的戰爭也從來都沒有停止,只是“文明”的出現讓戰爭有了更多的名目,但戰爭的目標其實是從未改變。

一些保持“原始”風貌的國家(族群)則是幹脆得多,像是草原民族從來都沒有掩飾自己為什麽發動戰爭,他們就是要從其他民族那裏掠奪更多的女性,好讓自己的族群擁有更多的“子宮”去進行繁衍。

越是“文明”的國家(族群),發動戰爭的名目就會越多。為了什麽而發動戰爭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反正不會公開囔囔自己就是為了搶什麽而發動戰爭。

“我們也算是返璞歸真了吧?”冉閔是站在遠處的塔樓在進行觀看,身邊站立的幾個人都是有軍方背景的大佬:“用著各種名目,根本上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女人。”

“別說得太直白。”徐正多少還是要點臉面的人,話題挑明得太直白覺得丟面子:“按照陛下的原話,我們是在豐富大漢的基因庫。雖然正一直沒搞懂基因庫是什麽。”

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諸夏發動戰爭不再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子宮”,一般情況下都被標注“為了自保”的名義。

哪怕是主動地去發動對一個弱小族群的戰爭,戰爭口號也是哪個族群對本族群的生存產生了威脅,因此俺們只能搶先動手。

應該是從春秋戰國開始的?反正史書上任何一次對異族的戰爭,名號肯定是不攻擊哪個異族,本族群就會沒有土地。

因為有了種植和牧養的技能,諸夏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種族的延續基本上是與土地能夠牽扯到關系,占有的土地越廣,產出也就越豐厚,保證了人口的增漲。

土地的重要性被一再提高,諸夏也就丟棄了單純的搶一波就跑這種事業,換成了占領並經營的模式。

很長久的一段時間裏,諸夏是覺得本民族的“子宮”完全夠用,由於不缺乏而沒有了對外掠奪“子宮”的動力,國家對外發動戰爭有了新的名目,本國子民去參與戰爭變成了獲取榮耀、官爵和財富,要是掠奪了異族女什麽的完全就是順帶,甚至出現了嫌棄異族人的思維。

在華夏的歷史之中,春秋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但是到了戰國卻是發生了改變。

戰國時期的秦國和趙國可是一再被其余諸侯國嫌棄的對象,並不是簡單的太窮太落後,原因是秦國一直在融合戎狄,趙國先吞並中山後又對北狄進行融合。

說白了,當時的諸侯國已經有了血統民族論,認為在融合異族的秦國和趙國血統染上了異族,因此而打從心裏進行鄙視。

“稍微想一想……”冉閔滿臉的郁悶:“大漢日後隨處可見黑皮膚和白皮膚,又天然上有著漢人的身份,只是想一想就會胸口發悶。”

冉閔從來都沒有掩飾自己是民族主義者的事實,也沒覺得有什麽好掩飾的。他已經很努力地采用溫和的用詞,要不然就會是開口和閉口離不開“惡心”這個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