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南洋都護府(第2/3頁)

要從漢帝國本土前往馬六甲、平蠻城和華氏城,三個地點雖然都能走陸路抵達,可海路才是最便捷的方式。

要去馬六甲和平蠻城,走陸路得是進入西南那一片原始叢林,翻山越嶺在滿布毒蟲、猛獸和毒瘴的鬼地方。

從漢帝國本土去華氏城,要麽是走西域再轉道南下,需要經過包括匈尼特、季多羅王朝、遊得希亞……等等七八個國家;要麽是選擇上高原,翻閱全球第一高峰,進入到阿三地界。

走陸路不會是最佳的選擇,先不提危險性這一點,光是花費的時間都沒法肯定。

走海路就不一樣了,可以從膠州灣乘船,也能從京口乘船,一路上穿越夷洲海峽,再進入漲海(南海),伏偉到了馬六甲就能登岸,司宏壯穿過馬六甲進入到阿三洋也能登岸,騫建同還需要航行過西南灣(孟加拉灣)才能登岸。

若是在季風時節走海路,從京口到馬六甲也就是一個多月的事情,就是抵達阿三那邊的克塔克也僅是兩個月左右。

沒有季風的便利下,通常是需要花費多一倍到兩倍的時間,但是絕對依然比走陸路要快非常多。

三個都護同一艘船,要是出點什麽事情,敵對海軍來打是不會發生,天氣災難則沒人能控制,漢帝國就該重新挑選都護人選了。

中樞沒有告誡,他們自己是有意識到,就是沒人有太大的擔憂。

“我知道你在想什麽。”伏偉對於第一次乘船的騫建同有著十足十的優越感:“咱們腳下這艘大艦是最新款式的炮艦。她船身全長達一百七十米,船身寬四十二米,吃水深九米,稱作移動的海上堡壘絲毫不為過!”

劉彥已經給現在的海軍提供噸位的概念,只是大多數人依然還是以直觀的長度和寬度、吃水深數據來認知船只。

作為南洋都護府都護的旗艦,它是元朔十一年就開工,今年年初才下水,經過三個月的試航本來是要交付海軍,但當時中樞已經在商討都護府劃分的事宜,交付就被拖延了下來。

中樞將這一艘巨艦命名為“臨淄號”,她在如今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艦,沒有任何船只與之處於同等級別。

伏偉能理解以城市名字來命名戰艦,就是真的不明白怎麽會選擇臨淄。

漢帝國現在有三座超級大城市,她們就是長安、建康以及臨淄,首艘海上巨艦是要在南洋服役,很多人是覺得取名“建康號”合適一些。

一開始中樞也的確是想要命名為“建康號”,後面是劉彥直接幹涉才最終決定命名為“臨淄號”,但與伏偉相同的是,沒人知道劉彥為什麽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劉彥會有那樣的選擇其實沒別的,要是遼東那邊有超級大城市的話,他會選擇遼東的大城市來命名新式巨艦,關鍵是遼東那邊沒有。

這一種“趣味”劉彥沒有必要向任何人解釋,他就是因為遼東沒有超級大城市,本著臨淄離那邊近,幹脆就將新式巨艦命名為“臨淄號”了。

“天竺都護府的海軍編制沒有炮艦,作戰用途的船艦規模也僅有三百二十艘。”騫建同很是嫉妒地看著伏偉,吃味地說:“南洋都護府光是炮艦就有原本的八成,又有這麽一艘巨艦,船只規模超過兩千。”

伏偉還嫉妒天竺都護府有三個常備軍呢。

他們南洋都護府編制下只有一個常備軍的規模,卻是被拆分成了三個師,分別駐紮在各處的駐地之後又是被零星拆分。最大規模的駐地也就是兩個曲,向誰哭去?

“一樣是都護府,天竺都護府周邊至少還有國家……”伏偉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嫉妒:“大漢肯定是要打下整個阿三大陸的。”

騫建同也是這麽想的。他都有點可憐伏偉了,南洋周邊壓根就沒什麽國家,有的就是大海和島嶼,就算是發現新的島嶼立功,可是能和軍功比嗎?就是有一點,他現在不是侯爵,可伏偉已經是侯爵。

“你們在聊什麽?”司宏壯是先去艦橋,看到兩人在船頭也就過來。他不斷張望旗艦周邊的船艦,感慨地說:“僅是八年不到,大漢就有如此規模的海軍了。”

原本還在交談的兩個人,不知道是出於什麽樣的心情,他們看向司宏壯的目光帶著吝惜。

天竺都護府周邊有非常多的國家,南洋都護府有著探索海疆的任務,安南都護府就是被他們包在中間的那個角色。

安南都護府能幹些什麽?大概就是摸深山老林抓野人,再來就是監視各家族的封地,真沒其他什麽事情好做了。

司宏壯被兩人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一開始還沒明白是因為什麽,回過神來一點都不在意地說:“大漢本土的產糧區成型還要很久很久。在此之前,安南都護府轄區是向本土輸送糧食的最大產糧地。便是本土兩大產糧區成型,難道地位就會下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