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舉世攻漢(十二)(第2/3頁)

兩個月的奴隸暴亂中,軍隊的傷亡僅是千人不到,大多數還是並不重的傷勢。

自發參與鎮壓的百姓,人人有武器,卻不是人人都有甲胄,有甲胄也比不上軍方,傷亡要比軍隊嚴重一些,有統計的數據是戰死了一千零一十七人,輕重傷人員八千余人。

“戰死者,以國戰陣亡待遇。”劉彥對百姓的血性自然是感到欣慰:“大漢人人敢戰,舉世攻漢又何足道哉。”

紀昌卻是不鼓勵百姓私自參戰,他認為上戰場是軍隊的本份,要是百姓被征召入伍自然沒有什麽,沒有被征召的百姓的責任是在後方進行生產。

看待什麽都會有兩面性,百姓自發參戰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他們擁有更好的組織,一些傷亡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陛下。”紀昌微微蹙著眉頭,說道:“尚書令提議大漢全國進入戰爭狀態,臣以為為時過早。”

所謂的全國進入戰爭狀態,不是說每個人都踏上戰場去拼殺,是開始大量征召兵源,同時生產體系也開始以生產軍方物資為主。

當了數年丞相的紀昌萬般清楚一點,真要是舉國進入到戰爭狀態,那麽之前兩年幹的事情就等於白搭,同時對國家的經濟規劃也必然會變得畸形。

目前的漢帝國是有些生產依靠機械了,只是大部分的生產其實還是依靠雙手,真的開始動員,軍隊的數量會猛增,代表的是民間的青壯會減少。

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刻,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輕易從正常體系轉入戰時體系。

“當前,西北各地部隊已經向西域開拔。關中駐軍亦是如此。”紀昌是中書令,本不該幹涉軍務,但全國轉入戰爭體系真的是事情太大了:“安西都護府最遲一個月內便會有五個常備軍的規模,當地能夠征召起十萬的輔兵,必然無憂。”

安西都護府原本只有一個常備軍的編制,卻是有權征召當地漢人作為輔兵。

上一次李匡主持與匈尼特的戰爭,僅是出動兩個正規師,受到征召的百姓僅有五萬,再搭配二十五萬左右的西域仆從軍。

在紀昌看來,面對舉世攻漢的態勢,漢帝國應該是采取防守姿態,看一看有哪些國家動手,再去爭取那些沒有動手的國家。

這樣一來的話,漢帝國需要特別注意的也就是西北部和其它海外領地,剩下的就是關注國內。

漢帝國平時就維持著十五個常備軍,去年又新編了一個火器師。

當前的羽林軍和另外兩個常備軍是進入到換裝狀態,但不是還有十三個常備軍能夠動用嗎?尤其是那個火器師就在安西都護府後方不遠的峻稷山校尉部。

“李匡會下轄四個常備軍。”劉彥沒去計算臨時征召的輔兵:“包括從峻稷山校尉部抽調的那個火器師。”

火器師的編制出現了改革,不再有伍長,只是保留“什”以上的編制,同時人員編制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用的是五五制,例如五個什為一個小隊,五個小隊為一個中隊,五個中隊為一個大隊,五個大隊為一個團,五個團為一個師。

一個火器師的編制人員將近三萬五千人,等於是比兩個常備軍的人員還要多。

日後,一旦常備軍都整編成為火器師,基本上是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

甲級師就是三萬五千人的編制,擁有四個標準步槍團,一個標準炮團和兩個輜重大隊。

在師這個級別後面依然是有軍、兵團和集團軍的番號,三個師為一個軍,三個軍為一個兵團,集團軍等同於方面軍。

“元朔二十年之前,大漢必須要有六個以上的火器師!”劉彥知道紀昌在顧忌什麽,笑著說:“泰安呐,現在不是朕要窮兵黷武,是那些國家要與大漢過不去啊。”

“臣不敢。”紀昌才不敢說劉彥窮兵黷武,要是劉彥堅持要全國進入戰時體系,他也不敢阻止,不過還是要盡一個臣子的本份,說出自己的憂慮:“陛下,大漢如今有將近一千三百萬的孩子和將近六百萬的少年。”

所謂的孩子是十二歲以下,少年是十二歲到十八歲。

會有那麽誇張數量的孩子與少年,是國策使然。

漢帝國一直都在鼓勵多生多育,為此劃撥了數額誇張的財政,兩胎以上有輔助,三胎以上有獎勵,要是一個家庭生了八胎以上,丈夫哪怕是白身也會獲得一級爵位,母親則是會獲得“偉大母親”的稱號。

一個國家進入到絕對的“年輕化”,實際上已經不是那麽正常,之前還能不斷啟動大工程,就是因為有數量龐大的奴隸。

現在各地的奴隸不斷暴動,就算是沒有發生暴動的地方,工程也是先後停了下來。

既然已經不斷發生奴隸暴動,那麽對奴隸的監控和管束肯定是要無限提高,以往百來人就能看守一萬個奴隸,目前卻是需要一千人去看管一萬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