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國真理(第2/2頁)

而且武好古還知道,在大遼的末世中,還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儒生——大石林牙,耶律大石!

一個馬植顛覆了大遼的錦繡江山,一個大石又憑借契丹殘軍開拓出了稱霸中亞的西遼帝國,還打敗了在西方如日中天的塞爾柱突厥帝國!

光是這兩個人物,同時代的北宋儒生中,又有幾人可比?

在武好古的後世靈魂來看,這就是北朝儒家教育的成功,同時也是宋儒的失敗!

要知道宋儒的數量百倍於遼儒,如果能出一百個耶律大石再加一百個馬植,怎麽會有靖康之恥?

所以武好古就打聽起馬植讀什麽書了?

“學六藝啊,學君子六藝。”馬植笑問,“大郎和小乙都是讀書人,該知道君子六藝吧?”

“君子六藝”武好古當然知道了,就是“禮”、“樂”、“射”、“禦”、“書”、“數”等六種技藝。

其中的“禮”,並不完全是禮儀的意思,還包括了制度、法律和軍事方面的內容。譬如“五禮”中的“軍禮”就是講軍隊規章的。

而“射”和“禦”也都和軍事有關,一個是射箭,一個駕車和車戰——現在沒有車戰了,自然是騎馬和馬戰了。

也就是說,君子六藝中是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相當實用的軍事知識。而“數”藝和“書”藝,基本也是實用之學。

如果用後世的說法,馬植這樣的“遼儒”主要是學實學的,而同時期的宋儒,則太注重道德文章而輕視了做事打仗的學問。

當然了,宋儒重文章主要是宋朝官家們故意引導出來的!

如馬植和耶律大石這樣的人物厲害是厲害,但是也實在忒危險了。一個整出聯金滅遼,一個也殺將奪軍去開辟了西遼江山,其實都不是好人……

馬植接著又道:“待到大郎北上燕雲的時候,某家就領你去某求學十余載的燕山書院一遊如何?”

“好,一言為定!”

武好古隱約覺得,自己很快就要尋到“救國真理”了。就在他準備進一步打聽燕山書院的事兒的時候,郭京的喊聲突然傳來了。

“大郎,潘大官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