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沒有草場嗎?(第2/2頁)

而在王安石推行的《保馬法》,宋人就更加忽視育種的問題。王安石對道德文章是精通的,可是對於飼養畜牧之道,完全是外行。所以他老人家的《保馬法》只管馬的數量,不管馬的質量。

根據《保馬法》的規則,民戶肯定喜歡飼養容易養活的,個頭比較小的馬匹。因為這種馬吃的少,而且不容易病死。至於能不能養出戰馬,民戶才不會關心呢。

所以《保馬法》只是保住了馬的數量,並沒有保住馬的質量。因此如今的大宋“缺馬”只是一個傳說,缺戰馬倒是真的。

而武好古其實也不懂養馬,但是他卻懂一點養狗。因為他的前世家裏面就養過純種金毛巡回犬,而且還是條能下崽賣錢的純種狗,養了好幾代。因而武好古知道高質量的純種狗有多精貴,也知道好狗也是有“家譜”(血統證書)的,而且還知道幾種狗的近親交配方法……

現在,武好古想把後世養狗的方法用到養馬上來。不過他畢竟不是學生物學,不知道該怎麽才能養育出高品質的戰馬。

就是知道也不容易!因為大宋這邊根本沒有好的種馬,公種和母種都沒有。前者還可以高價購買汗血馬和阿拉巴馬,而後者就只能自己想辦法培育繁殖了——公馬負責打炮,一匹公馬能搞定幾十匹母馬,所以從遠方引入一兩匹公馬就能育種了。而母馬因為需求的數量大,根本不可能搞到手,就只能自己來養了。

所以在宋朝培育優良戰馬的難點,大概就是引入阿拉伯種或汗血種的公馬,以及養育出高大的本土母馬了。

武好古想了想,又說:“馬二哥,西門大姐,你們都想想辦法,幫我尋個幾十匹好的母馬,要高大強壯(能生養,而且容易配種)。公馬,也盡可能選大個的,有幾匹便可。至於……汗血馬要公的,若是能搞來,花多少錢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