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都料匠(第2/2頁)

而這種科舉上升的模式對於數量龐大,生活成本比較低的中小地主家庭是最有利的。

“那你也考過發解試?”武好古又問謝尚賓。

“考過。”謝尚賓道,“不過小底沒入過府學……所以學問比魏大哥還不如,但是各種門類的書,小底還是看過許多的。”

刻書行的普通工匠可以不讀書,哪怕不識字也沒關系。但是刻書行的都料匠必須讀過書,而且還必須讀過各種雜書,不一定要精通,但必須能讀通。因為送到他們手上的書稿不可能沒有一點錯漏,字跡也不一定清晰。所以刻書行的都料匠不僅要“審稿”,有時候還要抄書,所以都是有文化的。

武好古點點頭,順手就在桌子上拿出兩張李誡寫的關於“石作”的書稿,分別遞給了謝尚賓和魏四海。

“看得懂嗎?”武好古問二人道。

“看得懂。”謝尚賓道,“是石作,也就是采石、壘石、石板、石刻等等……似乎是《元祐法式》裏的內容。”

武好古又看著魏四海,四海道:“小底手裏這張不是《元祐法式》裏面的,《元祐法式》的石作篇小底見過,和這篇不一樣,沒有恁般細致。”

看來這魏四海負責過《元祐法式》的刻印。

“還行啊。”武好古笑了笑,給自己的好學生米友仁打了個眼色。

米友仁馬上說道:“老師,兩位都料在國子監是拿100緡的年例,和效用士差不多,我們佳士得要請他們,得加給三倍……”

100緡加給三倍就是400緡!

索價不低,但也不是獅子大開口。因為他們可是國子監出來的都料匠——身上背著金字招牌的!

“加給三倍沒問題。”武好古笑了笑,“不過得先試試本事。”

說著話,他又拿起兩張墨娘子的素描遞給了謝尚賓和魏四海。

“這是墨娘子……”

“這畫……是用甚東西畫上去的?”

兩人拿過素描,看了一眼,都被驚呆了。

他們當然知道佳士得行的大東家是畫中第一人武好古,而且也去過豐樂樓看美人圖——自從墨娘子和李師師的畫像掛在了豐樂樓,豐樂樓都快變成旅遊景點了,生意比平時好了一倍都不止。一樓的門床馬道更是連個位子都等不著!

可是兩人現在看見了墨娘子的半身素描像,還是大感驚訝。

僅僅是黑、白、灰三種顏色,再加上一堆線條,便將墨娘子刻畫得栩栩如生。

但是這份功力,就不負了“畫中第一人”的稱號了。

“能刻出來嗎?”武好古看著兩人問。

“刻不出來……”

“小底也刻不出。”

不意外。

刻不出來是正常的,因為武好古在這兩張素描上運用了光影素描法,可不容易印出來。

“換兩張吧。”武好古又給了兩張素描,這是兩張線條素描,不過還是用了一些明暗處理的手法。

“頭發不能這樣,畫得太細了,刻不出來,就是刻出來了,也印不好。”

“鼻子這裏也得改一改,都用線條就成。”

武好古點點頭,看來印刷技術改進的余地還是很大的。不過這事兒不著急,以後有的是時間。

“行啊,明日你們再來,我給你們白描的圖,你們拿去尋人雕版開印。”武好古說,“若是印得好,便給你們500緡的年例,行不行?”

“行,大官人您等著看好吧。”

“給某5日,保管把事情辦妥。”

這回兩個都料匠都拍了胸脯,白描的圖是不難刻的,年畫和佛像都是這樣的圖。他們只要去尋了國子監裏面最好的刻匠,花個十緡八緡就能把版子雕出來了,這活兒可比刻書容易多了。

……

今天的陽光很明媚,也沒什麽風。

接近年關時的開封城,寒意稍退,城市中心的街道上人頭攢動,處處透著繁華的氣息。

武好古和米友仁一塊兒出了佳士得的店門,沿途不時與人招呼。他們倆是向西而去的,肩膀上都背著用來速寫的畫板。

兩人沿著潘樓街一路來,在潘樓下面拐了個彎,尋到了一處出租牲口的店鋪,租了兩頭毛驢,騎著向鎮安坊而去。

他們去鎮安坊是找李師師的,墨娘子的素描有了,李師師可還沒畫呢。雖然武好古在幾個月前就答應給她畫上一紙,可是這承諾一直沒有兌現。倒不是抽不出空閑,而是李師師不知怎的就勾搭上了端王殿下,成了“趙小乙”的專職模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