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日進鬥金(第2/2頁)

《夢溪筆談》是奇書更是雜書,對這部書進行分拆和整理其實是一種創作,把一部大雜燴一樣的書,變成分門別類的十幾部“專業類書籍”,這可是門大學問啊!

而且《夢溪筆談》是不可能大量發行的,三十卷的大部頭誰買?但是拆分成十幾部書後,就能大量印刷和發行了。

到了那時,沈括不過是這十幾部書的作者之一——分拆、整理還要加入別的書籍上的內容,這就是一種創作,而主持這項工作的人,如趙佶、米友仁和武好古同樣也是作者了!

這就等於讓端王趙佶成為了十幾本書的作者……著書立說,這得多大的學問啊?

而武好古想得也和米芾差不多,無論如何都得把趙佶拉進大學教材的編修工作中來。

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有可能做官,而能做官,才能讓大學吸引到足夠是學生。

所以就趁著今天和趙佶見面的機會,武好古把自己和米友仁、魏四海、謝尚賓四個人花了好大勁兒才編出來的“大學教材”目錄拿給趙佶過目了。

“這有意思,這是誰想出來的?”

趙佶拿到目錄,沒有看裏面的字兒,就在研究寫目錄的本子了。

因為這是一本線裝本!

這年頭大宋的書只有蝴蝶裝、折經裝和旋風裝,沒有線裝的。其中又以蝴蝶裝最為主流——這是一種最接近於線裝的冊頁裝訂法,是將書頁依照中縫,將印有文字的一面朝裏、對折起來,再以中縫為準,將全書各頁對齊,用漿糊粘附在另一包裝紙上,最後裁齊成冊的裝訂形式。

這種裝訂方法有三大缺陷,第一是只有一面是有字的,另一面是白紙,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第二是靠漿糊粘連書脊的方式成冊,是很容易散亂的,不利於翻看和保存;第三則是裝訂起來很麻煩,又進一步提高了書籍印刷的成本。

如果將蝴蝶裝的書改成線裝版,不僅利於保存,而且成本至少可以減半。

“這當然是我師父想出來的。”米友仁在旁說道,“這辦法一出,全天下的讀書人可就都能受惠了。”

“不錯,這線裝本的確訂得牢靠,不容易散架。”趙佶對金錢概念不深,只覺得這線裝的書比蝴蝶裝的不易散落。

接著趙佶又翻開了書頁,仔細看了起來。裏面的內容是目錄,武好古和米友仁給《夢溪筆談》分了類,將原本比較雜亂的內容歸納為:文學、算學、格物、禮學、軍學、律學、史學、地理、醫藥、樂律、書畫、天文歷法、農桑漁林、營造、器械、冶金、雜談、辯證等十八個門類。根據武好古的計劃,《夢溪筆談》將會被拆分成十八個部分,同時還要加入不少其它相關書籍的內容,從而整理出十八部由淺入深的“大學教材”。

而趙佶、武好古和米友仁,則將會成為這十八部教材的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