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功勞必須大大的(第2/2頁)

紀憶笑了笑道:“章相公自然是為了使遼的事情召見你我的……說起來這事兒還真和你脫不了幹系,那位馬良嗣不就是你從海州帶到大名府的?要沒有你,童大官也見不著他。若馬良嗣真的出身遼國大族,又心向我朝,你也會有份功勞的。章相公素來是賞罰分明,有功是必賞的。”

“這個……”武好古聞言突然臉色一變,壓低聲音問,“莫非章相公有意恢復燕雲?”

他可不記得歷史上章惇提出過北伐燕雲的建議——也許是他沒機會提出,也許歷史書上沒有記載這方面的謀劃。

紀憶一笑:“這事兒誰不想?只是過去做不到,如今嘛……有幾分可能了。”

有可能嗎?

武好古心道:這事兒在趙佶和童貫手中可搞砸了!不過……章惇可不是趙佶和童貫之流。前者是什麽都會,就不會當皇帝,而後者其實有點將才,但他畢竟不是章楶這樣的閫帥。

童貫只能指揮十萬北伐大軍,而且還只能通過西軍和河北軍的將主指揮,根本指揮不動河北東、西兩路的地方文官。指揮不了地方文官,北伐大軍就很難得到河北東、西兩路地方的全力配合,而宋軍在對西夏作戰中慣用的“堡壘推進、步步為營”的戰術是根本離不開地方民夫配合的。

歷史上河北地方對於戰爭的支持能力,根本不能和陜西相比。宣和北伐的時候,河北不少地方還鬧起了民變……這說明宣和北伐的準備工作搞得太糟糕了,根本支撐不了一場長期而且艱苦的伐遼戰爭。

如果宣和北伐可以讓章惇來主導,肯定會進行充分的準備,先整頓河北,然後再沿著界河-桑幹河一路“堡壘推進”,穩紮穩打地磨過去,耶律大石就算三頭六臂也是沒辦法的。

歷史上耶律大石和蕭幹僅僅憑著萬把人同童貫的宋軍在反復血戰。靠這點兵力,野戰突襲還能打打,打堡壘戰肯定不行的。那可是實打實的消耗,在橫山之戰中小梁太後的幾十萬大兵都打不下只有五千人守衛的平夏城。耶律大石的幾千萬把人還能打出花兒來?

如果宋軍能穩紮穩打,把堡壘一路修到燕京城外——理論上是可能的,因為桑幹河就從燕京城西流過,而且這條河還是遼東糧食海運入燕京的通道,在豐水季節的通航能力不會太差,足夠支持大軍後勤——宣和北伐的結局恐怕就可以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