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北方有雙雄(第2/2頁)

章惇又瞧了眼那個黃頭女直,沉默一下,“你們和女直完顏部有盟約?”

“有。”郭藥師說,“生女直部是漁獵之族,殺熊搏虎之民,是不缺戰士的,不過卻沒有鐵器。如果沒有我們渤海人提供兵器甲胄,他們是不能和契丹人交戰的。現在完顏部可以崛起,就是得到了我們的幫助。”

你們肯定幫過頭了!武好古心想:都把你們自己的渤海國給幫沒了!

“原來如此。”章惇若有所思,“那麽北阻蔔人呢?你們沒有給他們鐵器嗎?”

“沒有。”

“為甚?”

“因為阻蔔人都是窮兇極惡的強盜,而且不敬佛祖,信仰西方的邪神。”

神佛?邪神?

章惇聽得有點糊塗,看了武好古一樣,似乎想讓武大郎給解釋一下。

武好古道:“現在正和契丹大戰的北阻蔔部落信奉的是基督教聶斯脫裏派的,就是在唐朝時一度極為盛行的景教,不過也不完全一樣,是沒有漢化的景教。”

他說的北阻蔔部落其實就是克烈部,又稱克列夷、怯烈、怯裏亦、達旦等等,位於遼國西北路招討司的轄區之內,大約就是蒙古高原西北那一塊兒,是阻蔔人中實力比較強大的一股。大約在11世紀初,基督教聶斯脫裏派傳入了克烈部(北阻蔔),並且很快成為了克烈部的“國教”。

這個聶斯脫裏派是個基督教異端,也曾經在中原廣泛傳播,被稱為景教。不過在中原傳播的景教很大程度上“佛教化”了,同在北阻蔔傳播的聶斯脫裏派差別巨大。

因此在宗教上,信奉聶斯脫裏派的北阻蔔人就顯得非常異類,和信奉佛教的契丹人、漢人、渤海人都難以和睦相處。

另外,此時的北阻蔔人的生產力非常落後,幾乎沒有什麽可以和契丹人、渤海人和漢人進行貿易交換,但是又需要鐵器、食鹽、糧食等物資。於是搶劫就成了他們獲取物資的重要手段!而他們生活的地方又正好靠近絲綢之路的北線通道,倒是可以搶到不少東西。

久而久之,北阻蔔人也就成了渤海人、漢人、契丹人、黨項人、回紇眼中的強盜民族了。

所以對阻蔔草原的“鐵禁”是得到周圍各國各民族的一致支持的!

阻蔔人在遼亡金興的這段時間之所以只能打醬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周邊各族的“鐵禁”。

但是隨著大遼崩潰和西遼崛起,阻蔔草原就處於失控狀態,鐵禁也無法實行——西遼和大金是敵對的,自然不會為了大金的安泰去封鎖阻蔔草原的鐵器貿易了。

因而大遼崩潰和西遼興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蒙古崛起的先決條件。

章惇問:“若是契丹失國,那阻蔔諸部會由誰統轄?”

“在下不知。”郭藥師回答說,“我渤海是定居農耕之族,是不可能統禦草原的。”

章惇在心裏盤算著:若渤海人真無力統治草原,將來北國也許會出現阻蔔和渤海兩國並立的局面吧?這對大宋而言,應該是最好的局面了。

但願天佑大宋,真的能讓北方出現兩雄相持的局面吧!

想到這裏,章惇點點頭道:“寶劍王的信老夫自會上呈給我朝天子,不過渤海如今尚無寸尺之土,亦非一國,我朝自不能以國禮相待,你可明白?”

“在下明白。”郭藥師回答。寶劍王和光明君要求的本來就不是虛名,而是來求實際利益的。

不過章惇並沒有馬上開價——“大送”雖然善於送錢,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把錢送出去的。而且郭藥師只是一個信使,能夠見到章惇已經算非常成功了。想要拿到援助,渤海方面還得派出更大的角色才行啊。

“明日給你換個住處吧。”章惇又道,“開封府城內人多眼雜,所以老夫給你們渤海人預備了一處清凈的地方,就在開封府城西。明日一早就會有人到武大郎府上來把你和你的人接走。你且在開封府住一段時間,等到給寶劍王的回信擬好了,你再和我朝的密使一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