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劍太重,娘未死(第2/2頁)

入夥梁山可不是鬧著玩的!哪怕是被迫的,也是“從賊”啊!範家堂堂義門,族中子弟都是讀聖賢書的士大夫,他們不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嗎?怎麽可以從賊?這算什麽?範曰從賊麽?

都從賊了,還士大夫,還義門?這是忠義的義還是聚義的義?

範開山範大老爺知道,大宋朝廷對所謂的義門其實也是很忌憚的,畢竟這義門也能聚集大量的人口包成一團!很容易鬧出亂子!所以義門子弟必須要潔身自好。做個貪官汙吏沒有什麽要緊,有個把小偷小摸也沒什麽,可絕對不能“從了”那種占山為王的大賊頭。

因為占山為王是對抗朝廷的一種最低級的形式!聚族一千口的義門要是和這種山賊勾結在一起,就有造反作亂的可能了……這是朝廷無法容忍的!

再說了,要考科舉也得身家清白啊!

而義門是不分家的,所有的子弟都在一個戶籍下掛著,所以有子弟從了賊,這個身家就不清白了——和你一個戶籍的兄弟子侄都落草為寇了,你還想考科舉做官?

這是要打入朝廷內部做內應嗎?

這肯定是不允許的!

如果範家的子侄門還想繼續走科舉上升的途徑,就必須解散範家義門。

也就是說陽谷義門範必須大分家!

而大分家則會讓整個範氏宗族在經濟上面臨崩潰的危機!

因為義門在聚集人口的同時,還會憑借義門的巨大規模和士大夫家族的地位去侵占朝廷的稅賦和徭役。

譬如陽谷義門範這個還沒有經過大宋朝廷認證的義門的子弟,就從來不繳納免役錢,丁稅也加得極少,只是讓一些族中子弟在縣城充維持治安還有錢拿的弓手(錢不是官府拿出來的,而是陽谷縣的商人們出的),就算服役了。

與此同時,陽谷義門範還控制在大量的隱田!

所謂隱田,就是在官府的田冊上不存在的田地,因而完全不用繳納任何稅賦!這些隱田,才是陽谷義門範真正的根基。

陽谷義門範現在有一千多口男丁,加上老弱婦孺,人口超過三千,擁有的土地則多達七萬六千多畝,是陽谷縣最大的地主。而在這七萬六千多畝土地中,有五萬多畝是隱田。

一旦分家,不僅範家大部分的子弟無法再逃避免役錢和丁稅,而且這五萬多畝隱田也無法繼續隱瞞。這些田地,全都會變成登記在冊,必須依法納稅的田產。範氏一族每年就要多交至少萬緡左右的田稅(田稅是交納實物的)、免役錢和丁稅。

那麽多的稅壓下來,完蛋不是義門範,而是整個範氏宗族了!

範家再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維持對族中子弟的教育,要不了一代人,範家連特奏名進士怕也出不了啦,到時候就會淪為尋常的農夫家族……

範家的根……沒了!

一想到一百五十年的科舉義門毀在自己這一代人手中,老淚縱橫的範開山就想將祖宗留下的長劍擱在自己的脖子上。

只是這劍太重啊,拿不動啊!那麽重的劍,也不知祖宗們怎麽拿得動?

……

淒慘的哭喊聲,猙獰的狂笑聲,還敲打或砸碎東西的聲音,混合成了全世界最可怕的樂章,傳到了範之進範大秀才的耳朵裏面。他現在正攙著已經哭成了淚人兒的老娘,一步一回頭地向範家莊外走去。

去從賊!

走到敞開的莊子大門口的時候,他看見了範家老祖宗留下的“棄武從文”碑!

原來範家老祖,當年也是一介粗鄙武人,出身唐末淮南軍的黑雲長劍都!三代人伺候了楊行密、徐溫、徐知誥(李昪)、李璟、李煜五代君王。在南唐滅亡後才移居陽谷縣,認清了天下太平的大趨勢,下決心棄武從文,走上科舉入仕的正途。這塊“棄武從文”碑,就是當時立下的。

可是沒想到,一百多年後,這些黑雲長劍都的子孫中居然出了範之進這樣的不肖子,為了活命就忘記了忠義,要上梁山做賊了……

不如一頭撞死吧!

範之進心裏想到了成仁取義,可轉念又想到了孝。他若死了,老娘怎麽辦?誰來養活?難道要活活餓死嗎?

想到這裏,他長嘆了一聲,含著眼淚走出了範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