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宅鬥

不知道是不是武誠之送給白波義門武的五千畝學田起了作用,今年的河南府解試中,白波武家的秀才們表現很好。有一個誠字輩和兩個好字輩的秀才順利通過了發解試。

當然了,他們和武好文還是不能比的。武好文的成績那是神童加超級努力加科舉秘籍(蔡京給的)的結果。哦,他還是太學生呢!洛陽白波武家的子弟怎麽能比?所以白波武家的三個過了發解試的舉子在解試中的排名都不高,沒有什麽必中的把握。

不過這並不是武忠義把他們帶去住“筒子樓”的原因,武忠義是想讓三個涉世未深的武家才子避開武好古這個極其負面的榜樣。

武好古很負面嗎?

當然負面了!一個連發解試都沒考過的書畫商人,現在卻富貴到了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怎麽不負面?

按照富貴界的權威專家晏殊的說法,武好古的富早就過了“腰金重、枕玉涼”的層次,而是到了“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的地步。如果讓白波武家那些幻想著當年祖宗們闊的時候怎麽穿金帶銀、怎麽大魚大肉的秀才,見到了武好古現在的生活,一定會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而且,武好古不僅富而且還貴呢,他現在從七品的橫行官啊!還有個肥得流油的勾當界河市舶司的缺兒,還恁般年輕,照他的官運,將來混到一個“貴官”那是毫無困難的。

到時候武好古家就變成富貴將門了!

這樣一個富貴奸商,豈不是完全顛覆了“書中自有某某某”的大宋人生觀、價值觀了?

既然“不讀書”的武好古(其實武好古讀的書比誰都多)可以發家致富到如此程度,那大家辛辛苦苦讀書考科舉還有什麽意義?不如跟著武好古去學做生意吧。

所以武忠義幹脆不讓自家的三個舉人住進武家大宅或梨花別院,而是搬去了簡陋的“筒子樓”裏用功。

順便提一下,武好文並沒有把從武好古那裏得來的“科舉秘籍”給武忠義觀看——秘籍就是秘籍,是不能輕易示人的,除非得到蔡京的許可。而蔡京只是將“秘籍”賜給武好古,並沒有交給武好文,武好文畢竟還不是蔡氏忠黨的一員啊。

所以武好古根本不會承認將“秘籍”給武好文看過了,否則武好文和蔡京之間就有了那麽一些恩義了……宋人可是非常尊師重道的!

在武好古回到開封府城西武家大宅的當晚,他的大弟子米友仁和三弟子張擇端就趕來拜見了。

米友仁這些日子也在用功讀書,還和紀憶一塊兒考了國子監別頭試——他現在也授了官,不能再享受國子監生的免解待遇,必須要考別頭試(鎖廳試)了。

“可中舉了?”

武好古一見到米友仁就問他有沒有中舉的事兒。

“中了。”米友仁搖搖頭道,“別頭試考了個第十二名。”

開封府的別頭試比發解試當然要容易一些,不過和別的地方的別頭試是不能比的。因為在開封府考別頭試(鎖廳試)的人太多,因此競爭也蠻激烈的。米友仁能考個第十二名也不容易了,不過不一定穩中進士——在武好古的印象中,歷史上的米友仁並不是進士出身。

不過話說回來,武好古現在並不希望米友仁高中。因為米友仁一旦高中,就不會為武好古所用了。

所以還不如落第,這樣武好古就能把他拉去界河市舶司做官,有了這個好學生幫襯,界河市舶司的差遣就能做到最好了。

另外,武好古還打算在米友仁“落榜後”把自己的人體寫生絕技也傳授給他。然後再給他謀一個出使放洋的機會……

“紀憶之呢?”武好古又問,“他也考了別頭試吧?”

“考了,第一名。”米友仁說,“今科顯然是必中了。”

紀憶的學問可比米友仁好多了,他雖然是商人出身,但卻是個用功讀書的“種子”,不像米友仁花了太多的精力在書法、繪畫之上。

“元暉,你也得好好考。”武好古笑道,“若是中了進士,將來總有薦躋兩府的日子。”

米友仁苦苦一笑:“老師,若是不中,你可得給我在界河市舶司謀個差遣。”

“必中,必中!”武好古搖搖頭,“還沒考呢,不可說這樣的話,更不可以存著這樣的心思。”

“老師教訓的是。”

嘴裏這麽說,米友仁心裏面知道武好古一定會在界河市舶司給自己留個職位的。

武好古點點頭道:“元暉,時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家去用功吧。你不像那些寒門子弟可以一考一輩子,科舉對你而言就是這一屆了,總要盡全力去考好。”

“學生明白,學生告辭了。”

送走了米友仁後,武好古又和張擇端、杜文玉也沒再回宅子,而是一塊兒騎馬出城,往梨花別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