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真儒偽儒(第2/2頁)

特別是太學,能考進去的都是道德文章一流的主兒,擱後世都是國學大師了。還學做什麽文章啊?

君子六藝裏面“書藝”只是其一啊,入了太學後是不是該補一補其它五藝呢?怎麽也得把兩千多個太學生和兩三百個武學生都教育到“玄甲騎兵”的程度吧?這樣他們在靖康年間也不用伏闕上書要求抵抗了,直接披甲上馬拎著馬槊長槍去和金兵拼命,這才是真儒家啊!

所以按照《周禮》的標準教授君子六藝的書院,正是用實際行動在貫徹孔聖人“克己復禮”的主張,是大大的尊儒。

因此各種大儒們一定會非常支持武好古力推的六藝書院的,至少他們沒有辦法反對。因為反對六藝書院就是反對克己復禮,反對克己復禮就是反對孔子了。

作為一個用實際行動尊儒的儒商,武好古當然也不會貿然去向官家上書求復禮了,復禮還是從自家的書院開始吧。

……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就在武好古、潘巧蓮、西門青、閻婆兒他們幾個對著一桌子好吃的開封菜沒多少胃口的時候,在剛剛完工的畫仙觀旁的一座筒子樓內,四個武家的舉子正圍在一張方桌旁,大聲朗誦起宋真宗的《勵學篇》。

這首《勵學篇》大概是如今來開封府趕考的每一個儒生,平生所念的第一首詩,而且也是最深入他們人心的一首詩了。

正是這首《勵學篇》激勵了不計其數的讀書人,將他們的一生奉獻給了完全被閹割了的儒家學術——君子六藝中的五藝不見了,只剩下了“書藝”,而且也不是博覽百家,沒有了自然科學,只剩下了四書五經。

如果孔子本看到宋真宗的《勵學篇》,一定會“子曰:昏君”的。

不過武忠義和他的一個侄子還有兩個侄孫不會想那麽多,他們是帶著最虔誠的忠心,朗誦完了真宗皇帝的《勵學篇》。這是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了,自打開蒙念書之後,每到飯點都要朗誦一遍以勵其志。

朗誦完了之後,就是粗劣飯食果腹——別嫌苦,只要四書五經讀好了,就能和老祖宗一樣,天天大魚大肉了!

而今晚的飯食已經擺在桌上,對於四個白波武家的舉人來說是相當豐盛的,香噴噴的豬油炸雞胸肉夾在熱騰騰的炊餅裏面,正宗的開封菜,而且一人可以吃兩份!

三個舉人(不包括武忠義)剛才念詩的時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以後中了進士,就天天吃炸雞胸肉夾餅,要不過癮再來一份烙餅雞肉卷(他們今天中午就吃這個),那可是神仙日子啊!

當然了,武好古不是沒有能力提供更好的飯食給四個舉人親戚,只是武忠義堅決不接受。他認為現在千萬不能讓他的三個晚輩知道一個吏商近幸能過上和老祖宗一樣好的日子。要不然這三個年輕人就要懷疑他們從小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就要動搖了……

“快些吃吧。”武忠義掃了眼三個饑腸轆轆的舉人,“吃完後各自回房去讀書……今天下午送來的幾篇文章是開封府解試前三名的舉子所做,都是好文章,你們都好好看一看。哦,今次開封府解試第二名就是武好文,是好字輩的兄弟,一直住在開封府。這一次,他是必中進士的!”

武忠義的語氣變得非常沉重,說道:“開封府這邊的分家和我們白波義門武一直不大和睦,直到去年才冰釋前嫌。不過兩方面還是要較個勁兒的……所以老夫希望,這一次在我們四人之中,至少能有一人高中進士!”

他說這個話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白波武家現在沒有一個官,就不是官戶了!如果武好文高中,那麽一旦他提出歸宗,那白波義門武的族長是不是要讓給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