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這很封建(十一)

斯時斯刻,月明星稀,涼風習習,滄州州衙的後院廳堂擺開的酒席之上,只剩下了施國忠、呂頤浩、劉若水、辛奕錦和紀憶一共五位官人。當知州施國忠將話題引向了田畝數目之後,偌大的廳堂之內,竟是一片死寂。

不知過了多久,才聽見滄州司法參軍紀憶一聲長嘆,打破了沉默:“太守,您真的想搞清楚這滄州五縣之地有多少田土,多少人口嗎?”

施國忠只是笑而不語。

眼下的滄州地盤很大,北起界河,南抵黃河故道,東臨無邊滄海,西至北流黃河。可是偌大的地盤上卻只設了五個縣,分別是清池、南皮、鹽山、樂陵、無棣。滄州地廣而縣少的原因,自然是戶數和田畝太少的緣故。北宋因為存在大量的冗官,所以需要創造足夠的官職去安置,因此設置州縣的標準是很低的,其中縣分赤、畿、次赤、次畿、望、緊、上、中、中下、下一共十等。最下等的下縣戶數甚至不足500戶!

如此之地的設縣標準加上如此廣闊的滄州土地,居然只有五縣之數,此地人口田畝數量之“少”,便可想而知了。

但是真正有經驗的官員們即使不到滄州,只要看看地圖就能知道,在河北東路這等開發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熟地上,又是在太平年間時,人口和田畝是不可能真的那麽少的。哪怕有三易回河的瞎折騰,也不可能把好好的土地給沖沒了。

至於人口,淹死一些也難免,但是跑掉的應該還是絕大多數。況且三易回河的時候,滄州也不是全境受災啊,沒有被淹的地方還多些呢!

而且黃河也不是在滄州境內決口的,大水漫過來的時候水勢已經緩了,淹得也不是很深,怎麽可能把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淹沒了?

哪怕沒有什麽從政經驗的官員,在了解了一番情況之後,也會知道其中的貓膩有多大了!

而以往歷任的滄州知州、通判、司戶參軍,還有滄州五縣的知縣和縣令們,也有不少動過整治地方,清查田畝戶數的念頭。

只是這念頭最後都在無情的現實面前碰得粉碎!

紀憶和司戶參軍辛奕錦還有首縣劉若水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才緩緩地道:“太守有所不知,滄州此地因為靠近遼國,在本朝初年便是大兵屯駐之所,距離大名府和開封府也不算太遠。因此向來就是禁軍將門,開封勛貴們大量購置田土之地。而幾度黃河泛濫,又造成大量的自耕之農破產,田土便大量集中於豪門巨室了。便是滄州本地還可以擁有大量田土的民戶,大多也是結寨而居的強族,不僅桀驁難治,而且還壟斷了州縣公吏……我等外來的流官,在滄州這裏真心難以施展啊!”

其實高門大戶,強宗望族,壟斷地方,隱田瞞戶之事,全天下到處都有,根本不足為奇。只是在滄州這裏,因為禁軍集中和三易回河的緣故,問題顯得特別嚴重罷了。

紀憶說得沉重,施國忠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擺擺手道:“無妨,無妨,我等流官,受命天子,牧守一方,厘清田土戶口是最起碼的。怎麽能因為滄州這裏豪門強族太多就不作為呢?那些豪門強族再厲害,還敢公然對抗朝廷嗎?”

什麽意思?真的要檢戶清田?這姓施的要玩真的?在場的官員們都愣了一愣,然後就有了同一個念頭:不可能,絕不可能!

這老狐狸又不是第一天做官,血氣方剛的年紀也早過了,怎麽可能真的去和豪門巨室為難?

所以查田清戶是假,恐怕要錢才是真的!

要錢不得有個名目?要是不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燒一燒,誰也不鳥你,上哪兒受賄去?所以大宋的地方官雖然永遠查不清土地人口的數目,不過新官上任就大張旗鼓查上一查的,倒也不是沒有……

“對對,定然不敢的!”清池縣令劉若水第一個就開口附和了,“太守若是要查,怎麽會查不出一些隱田隱戶?便是下官治理的清池縣中,被隱瞞的戶數田畝,恐怕比賬冊上的數目都多出兩倍了!若是太守要查,不妨從清池縣開始!”

清池縣是滄州首縣,也是個望縣,在冊的戶數七八千,土地有約200萬畝,在大宋所有的縣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不過這並不等於清池縣的隱田隱戶就比別處少了……實際上的情況恰恰相反,清池縣因為面積超大,占了半個滄州,所以隱沒田戶的情況也是滄州五縣中最嚴重的。

滄州司戶參軍辛奕錦立馬也附和道:“下官也早就想清查一番本州的田畝人口!”

施國忠又把目光移向了通判呂頤浩,宋朝的通判權力極大,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等州府公事,都需要通判連署方能生效。另外通判還有監察官吏之權,號稱“監州”。沒有呂頤浩的同意,施國忠是不可能進行查田清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