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左右進士

“有喜事?”

“剛剛收到海州送來的書信,十八姐生了,是個閨女。”

“怎又是個閨女?”

“閨女挺好,再說我和十八都年輕,還怕沒機會生兒子?而且我家也不重男輕女。”

“對了,你家祖上有女官家。”

武好古今天是笑著來到蘇東坡的右丞府拜訪的,因為他剛剛收到了海州寄來的書信。信上潘巧蓮很遺憾地告訴武好古,她又生了個女兒……其實女兒也很好,而且武家可沒重男輕女的習俗。

不過武好古還是從潘巧蓮的信中體會到了沮喪的心情。所以他就決定盡快結束自己在開封府的滯留,好早點去海州和妻子相會。

另外,第一次“北糧南運”也很快就要開始,因此最晚到九月份他就要趕去界河商市,主持糧食運輸了。

喝了兩口涼湯,武好古就對蘇東坡道:“老師,學生在開封府的事情差不多都完了,準備過幾日就啟程去海州了。”

武好古在開封府的事情主要是操辦兵器交易,雖然他也不大懂兵器,但還是得親力親為。帶著周雲清替他請來的一批從殿前司騎胄案退休的老軍,去軍器監的庫房裏面挑選能賣給高麗人的兵器。

第一批送去高麗的都是比較精良的器械,大約可以裝備五萬步騎兵。

同時武好古還根據宋徽宗的旨意,帶人去開封府西北牟駝崗的天駟監的馬場挑了1000匹軍馬賣個高麗人組建騎兵——賣給高麗人的馬,和天駟監挑出來的馬,當然不完全一致的。其中60匹既高大又年輕的母馬,被武好古扣下,用開封市面上購買的劣馬替代。那些母馬則讓周雲清親自押送,和那三匹阿三馬一起送去界河馬場了。

這樣界河馬場現在就有了5匹種馬和100余匹母馬,還有30多匹沒有長成的小馬駒。另外還有數十名武好古從各地搜羅來的馬夫和獸醫,以及五個各自分離的馬場。

作為一個種馬培育基地,這樣的規模已經足夠了!接下去就是持久的投入和嚴格的血統管理以及反復的近親交配了……其實沒有什麽難的,都是很早就已經掌握的技術。

在辦了兩年的馬場之後,武好古已經知道北宋時期養馬的技術並不落後。他還知道北宋一朝的馬種其實是在衰退的——太宗、真宗朝的好馬遠比現在要多!這說明中原地區養馬的技術不差,差的是育種管理!

育種管理和大規模的放養其實是兩個相反的路線,一個是講究精細的;一個則是粗放管理。前者需要的是私人的小型馬場,譬如貴族莊園,進行小規模的,嚴格的配種育種。後者則是追求規模效應的大規模飼養。

要養個10萬匹20萬匹的馬,還要給每一匹馬建立族譜,還要管理那麽多馬的“牽蹄子”,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比較科學的辦法就是私人莊園馬場提供種馬,國家大型馬場進行規模化放養。同時大型馬場不自產種馬,凡是公馬駒一律閹割,以免種群退化。

而宋朝由於中上層的士大夫們都去考科舉了,不再從軍打仗,也不養私兵部曲,自然不需要養戰馬了,而民間的養馬戶又不需要為了軍事目的培養戰馬,養出來的都是生產所需的馬,所以宋朝就沒有了優質種馬的來源。戰馬只能靠國營馬政,而國營馬政又不管育種,因此種群退化就成為必然了。

順便提一下,北宋管馬政的士大夫官員很少有懂養馬的。武好古甚至還聽人說起過西北什麽地方的馬政官員讓馬場的母馬去勾引山裏面的野馬雜交,還因此得到嘉獎的事情——難道馬場種馬的質量還不如野馬?野馬可是為了適應野外艱苦的生存條件而進化的,並不是為了方便人騎乘而進化的。

……

聽到武好古要走了,蘇東坡點了點頭,說道:“路上小心些,莫趕得太緊了……你小師娘還有禮物要送給十八姐母女的,等你離開的時候記得帶上。”

武好古起身,向蘇東坡拜謝:“學生代內子謝過恩師,小師娘。”

“這是做甚呢?師徒之間往來乃是應當。”

命武好古坐下,蘇東坡沉吟道:“今日在朝堂上議論國子監改革的時候,蔡京提出要一並改革科舉……”

國子監改革是蘇東坡上台後主導的最重要的政務,蘇東坡和武好古都想按照雲台學宮的模式改革國子監——不用說了,改革後的國子監就是日後中國僅次於連雲港淮海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的第四所千年大學開封大學了!

這次國子監改革的步子邁得很小,只是將國子監下屬的三學(不算小學)變成了國子學和太學等二學,取消了獨立的武學,同時在國子學和太學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加了《天理說》、《實證論》、擊劍、乘馬、射箭、算學和軍學一共七門課程(比最初提出的時候加了門軍學)。另外還改革了三舍法,減少了生員的數量和淘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