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高俅冤枉(十二)

蘇東坡向遼國使團查問的結果是讓人失望的,武好文沒有得失心瘋,蘇轍、林攄也沒被張覺戲弄。

遼國的河清軍的確是被高俅給打了!

而且還死了500余個皮室軍的具裝甲騎……按照蕭得裏底的說法,現在遼主耶律延禧已經勃然大怒,一定要看到高俅的首級才能消氣兒了!

也就是說,高俅的項上人頭,已經有搬家的風險了。

不過大遼國的西南面招討司,這些日子卻乖得出奇,真是一點都沒想要高俅的腦袋。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的態度,那就是民族和諧大如天了!別說高俅的腦袋,就連普通一名宋軍的腦袋,他們都不敢來搬。

而高俅自己,也不知道有明堂川之戰,更不知道自己的腦袋有點懸。

在遼軍從明堂川退卻之後,他也離開了明堂川,還帶走了10000名戰鬥府兵和一批騎士軍官,同時又調撥了一批河東軍給武好古指揮,去完成築城任務。

而他自己,則帶著10000名戰鬥府兵和騎士軍官、猛士軍官們去了朔方路治所所在的統萬城。

他得去練一支“高家軍”來保衛自己的腦袋啊!

因為“戰鬥府兵”在統萬之戰中表現出色,朝廷那邊終於下了決心要大辦了。於是就給童貫、高俅下了大詔,讓他們以原屬於禦前三直管轄的“戰鬥府兵”為基礎,大辦朔方府兵——怎麽都得練個幾萬大兵吧?

所以高俅就和武好古商量了一下,把一萬戰鬥府兵,再加上一批騎士軍官和猛士軍官(也有不少猛士因為戰功晉升成了軍官),都帶回了統萬城。

就在侍禦史侯蒙侯青天帶著一幫禦史台卒一路向西的時候。

統萬城附近,卻是熱火朝天的在練兵。

大隊大隊的新兵,已經換了嶄新的麻布戰襖,又套上沉重的紙甲和藤帽子,手上持著木棍、木盾、弓箭等武器。數萬人分成幾個大陣,整齊站在統萬城外的校場上,面前都是戎服整齊,腰懸利劍的軍官,居然有了一種精銳的氣度。

這些新兵,都是從陜西、河東、河南(府)等地征來的府兵中選出來的精壯,總數有個三萬多人!

可真是不少了!要收拾那麽多新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高俅也學到了武好古的辦法,也從禦前騎士中選出了一批兵學司出身的,組成了自己的軍事機宜指揮,還讓自己的心腹楊可弼去主管這個軍事機宜指揮。

這個軍事機宜指揮中的不少機宜,本來就參與了上一屆戰鬥府兵的訓練,有了不少經驗。在這個基礎上,又制定了更加合理的編制和訓練方法。

在編制方面,把原來的“直”、“指揮”、“都”、“十將”等四級,改為了“將”、“部”、“營”、“隊”、“火”、“什”等六級。

而且還采取了“三三編制”和“四四編制”相結合的辦法,也就是將部營三級采取三三編制,一將下轄三部,一部下轄三營,一營下轄三隊。而隊以下采取四四編制,一隊下轄四火,一火下轄四什,一什則有十名左右的戰兵。

也就是說,一火大約擁有40名戰兵,一隊大約擁有160名戰兵,一營擁有480名戰兵,一部有1440名戰兵,一將擁有4320名戰兵——這僅僅是一線戰鬥兵的數目,還沒有包括各級輔兵和指揮官的護兵、傳令兵。

其中一什的什長由府兵馬兵(在軍事機宜指揮的設計中,馬兵只是一種級別,高於上兵)擔任,而火長、隊副和隊正三級至少都是雜品武臣,從營準備將往上都是擁有官身的武官。

另外,從隊一級編制開始,都會配置數量不等的輔兵、護兵、傳令兵。這些兵力都會有各級的副職,也就是隊副、準備副、部副、副將直接指揮。

部、將兩級,則會配屬軍事機宜,以輔佐主官指揮和訓練部隊。

在將一級,則計劃配屬用於偵察的輕騎兵營。現在馬已經有了,就缺騎馬的兵了……騎兵是不可能從府兵中尋的。而且現在開始訓練也有點晚了,輕騎兵的活兒可真心不好掌握。

除了騎兵和最基礎的長槍兵之外,正在訓練的府兵(包括那一萬名老戰鬥府兵)戰兵,還擁有刀盾和弓箭兩個兵種。

長槍、刀盾、弓箭三個兵種都會采取“純隊”的方式編組,隊一級只有一種戰兵,在營一級則采取混編。每個營都由一隊長槍兵、一隊刀盾兵和一隊弓箭手組成。

也就是說,弓箭手只占到府兵戰兵總數的三分之一,遠遠低於其他宋軍的七成以上。

統萬城頭,童貫、高俅、薛嗣昌等人,都遠遠的在觀看城下的新兵操練。

說是新兵,其實也不是完全新的。為了加快訓練的速度,高俅的軍事機宜指揮擬定了“新老混雜”的辦法。將10000名老府兵和不到16000名新府兵混合,編成了6個臨時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