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武大郎,都軍機(四)

武好古的辦法當然還是從後世克隆來的,只有先培養出正規化和精英化的軍事人才,然後才會有接近於近代組織能力的強大軍隊。

其中的“精英化”在後世有點貶義的意思,不過在中世紀甚至近代,一支真正強大的軍隊的核心骨幹,多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英。哪怕出身不是精英,也一定有機會接受了精英化的教育。特別在軍事技能對廣大農民來說很難掌握的宋代,指望將一批不識字也不會騎馬射箭的農民在短時間內調教成優秀的軍官,完全是做夢。

而正規化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正規化的軍隊中,士兵可以迅速補充,軍官可以進行輪換,指揮可以標準化、規範化。如果進行一場短期的沖突,奇謀也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要進行長期的軍事對抗,標準化和規範化的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各支軍隊的編制、操典、戰陣、裝備、號令全都不一樣,指揮和補充起來會非常費勁兒的。

武好古的這一套治軍的辦法,哪怕是趙佶這個外行聽了以後,也覺得非常靠譜了——軍官就應該是這個模樣嘛!現在的禁軍東軍算什麽?一群紈絝子弟加一群大字不識得幾個的武夫,再加一大幫各行各業的老百姓兼職當兵,能打仗才見鬼了。

“好,好,好!”趙佶道,“還是你有辦法……不過軍學辦起來也挺費時間的,似乎要十年才能大見成效吧?”

武好古道:“十年也不算久,真要做成了,可就能長治久安了。”

軍校生加上義務兵,還有實證主義和理性主義,還有界河、京東兩座商市的蓬勃發展,對一個封建王朝來說,真的能長治久安?

武好古當然知道歐洲文藝復興後都發生了什麽?不過在他看來,再怎麽總比讓趙佶去白山黑水之間當野人強吧?

也許革命什麽的,一二百年後才會發生。這樣趙佶就能安安穩穩當一個雄主聖君了……

趙佶問道:“可是眼下的模範新軍怎麽辦?總不能等到10年後再建立吧?”

“當然不能,沒有模範新軍,軍學生要去什麽地方見習?所謂的模範新軍,其實也是軍學教導的一部分。”

趙佶問:“可是模範新軍的軍官從何而來?”

武好古道:“速成武學肯定是不行的。”

其實速成武學也是武好古提出的,只是由章援塞給了蔡京,不過表面上就是蔡京的主意了,武好古當然不會再用了。

他說:“現在界河已經有一所騎兵學堂,因為從雲台學宮和界河四開書院中招收生員,又有不少騎士子弟入學,所以足夠教養騎將了。臣覺得,以後騎將就由界河騎士學院提供,騎兵也從河北招募。再加上封在滄州、清州、河間府等地的兩三千家騎士,應該可以應付了,不必在開封的模範新軍中另外組建騎兵。”

“那是啊。”趙佶道,“開封府的百姓根本沒地方可以騎馬,要把開封的壯丁練成騎兵至少好幾年。”

“陛下聖明。”武好古恭維了一下趙佶,接著又建議道,“所以臣建議在開封府征募的壯丁一律充當步軍。與之相對的,在開封府開設的軍學也以步軍為主,而界河騎士學院則訓練騎將為主。”

“正該如此。”

對於武好古的這個安排,趙佶自然沒有辦法表示異議。他的禦前騎士主要安置在滄州,在那裏形成了至少2000家騎士莊園。

另外,依托這些騎士莊園界河商市的養馬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在已經繁殖出了第三代界河馬,比起初代界河馬,不僅更加強壯,而且良品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肩高四尺七寸以上的“一等戰馬”的產出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肩高五尺以上的“超等戰馬”的產出率也高達百分之十五——這種超等戰馬是由波斯公馬和青唐龍種母馬雜交而來的品種,肩高和沖刺的速度基本上可以達到波斯馬的水準,而且比波斯馬更加強壯。

如果在一歲之前對其公馬進行閹割,應該可以得到相當良好的戰馬。百分之十五的“良品率”還達不到所謂“定型”,但是比起宋朝馬政百分之二點五的戰馬出產率,已經是難以想象的高水平了——大規模放養,任其自然交配的馬就是參差不齊。而且主管牧監的文官不懂育種,只顧眼前的政績,常常會把高大的公馬駒進行閹割(在公馬年幼時進行閹割可以使其長得更加高大),從而讓種馬質量不斷下降……

所以在開封府開辦騎士學院不僅生源不能保證,連馬源都沒有保障。

武好古接著又言道:“除了步兵、騎兵兩所學院外,還可以在海州開辦一所水軍學校。”

界河雲台學宮下屬有一家船政學堂,其中就有水軍科。不過船政學堂還是以造船為主的,水軍科只是附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