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資本主義接班人(第2/2頁)

“大哥兒也還行吧?”武好古笑了笑,“只是沒有四哥兒的文采。”

武義勇有點偏理科,算學很好,文學稍差,儒學也就是混,音律和繪畫都不錯,武藝成績最好,幾乎和金兀術不相上下。而金兀術因為年紀比較大,更懂事一些,讀書也就用功,各科成績都很好。特別是文學和儒學相當不錯,都能和那些名門家塾的子弟相比了。如果選定左榜進士為目標,也許真的能高中。

“還是要抓緊一點。”潘巧蓮說,“再過兩年就要入小學了,雖然不愁進不了四開書院,可是……”

“不必入四開書院。”武好古打斷了妻子,“入騎士小學吧。”

“騎士小學?”潘巧蓮一愣,“那可是少年軍學啊……”

騎士小學也是一所教授六藝的書院,不過偏重武藝軍學,實行的也是嚴格的軍事化管理。進入了騎士小學,就等於入了軍伍了。

因為是對口騎士學院的,所以進入騎士小學的學生,應該有很高的比例會成為騎士學院的生員,將來就是職業軍人了。

“明年就是1108年了……”武好古低聲嘟囔,“還有七到八年……看來得讓騎士小學把課程縮短到四年了。”

如果不出意外,武義勇和王宗弼應該在1110年進入騎士小學,1114年進入騎士學院,1118年畢業。如果遇到戰爭,還可以提前個一年。應該可以趕上平遼之役的。

“大郎,你再說甚?”潘巧蓮有些不解地問。

“沒甚。”武好古笑了笑,“我看勇兒就是個武人,真要讓他去考左榜進士就太難為了,不如從軍吧。大姐,你說是不是啊?”

“沒錯!”西門青應道,“信兒和鐵哥也差不多,都是赳赳武夫的料。”

武義信和武鐵哥比武義勇晚一年進入蒙學,不出意外,應該是1119年從騎士學院畢業了。

“都從軍啊?”潘巧蓮眉頭微皺,她的兒子義久年紀還小,尚未開蒙,不過瞧著武好古的教子路線,會不會也被教成個武夫?

“當然不會都從軍了。”武好古知道潘巧蓮的心思,“久兒自小身子骨弱,怕是吃不得軍旅之苦的。”

潘巧蓮松了口氣兒,也不和丈夫繼續討論子女教育問題了,而是把話題轉到了武好文身上。

“大郎,二叔是怎麽回事兒?年節都不過就去了清池縣城。”

武好文當然是和哥哥在鬧變扭了,不過武好古不會和潘巧蓮說這些,只是笑道:“他事兒多啊,滄州州治要移往南皮,要在南皮構築新城,還要在滄州檢地派府兵役……可得好好幹啊!”

滄州托了界河商市大發展的福,這幾年也闊起來了。而且境內又安置了許多騎士老爺,其中不乏拿到官身的真老爺。一州之內,可是官人遍地,富豪無數。原本的清池縣城實在太寒酸,不適合再做州治了。於是高陽關路的安撫使去年就上了奏章,提出將滄州州治前往北流黃河邊上的南皮縣,並且在南皮築城開市。現在趙佶已經批準了這個建議,具體實行就落在了武好文身上。

這可是白送功勞啊!武好文兼著海路帥司,可以動用界河商市的資源,修個縣城還不跟玩似的?用得著那麽急吼吼年也不過了就去清池縣城?

潘巧蓮是大家族出身,早就見慣了大宅門中的勾心鬥角,怎麽會看不出兩兄弟不睦了?而且她也隱約能猜到原因……一定是為了家裏的老三武好德啊!可這事兒又能怎麽辦?說都不好說的。

正在場面有點尷尬的時候,守在河岸邊上的武誠蘭一路小跑著就過來了,到了武好古身邊才低聲道:“宣帥,我七哥他們一家到了。”

武誠蘭的七哥就是那個在海州創業成功,當了農業資本家武誠昌。是武好古把他招來界河商市過年的,順便還有個非常重要差遣要派給他去做。

“你七哥就是我七叔啊!”武好古立了起來,“行了,今天就且到這裏吧……咱們都去和七叔一家見個面。大姐,你去安排酒席,上洛陽水席。”